人的心动过速损害的不只心脏-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健康养生 > 人的心动过速损害的不只心脏

人的心动过速损害的不只心脏

来源: 互联网 类别:健康养生 2013年10月11日 12:10:00

“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
  医学上把“心跳、呼吸、血压”三者合称为生命体征。心脏是一个永不歇息、日夜跳动的器官。心跳停止就意味着生命凋零,可见心跳对生命是何等重要。而心跳快慢与大脑健康息息相关,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之一)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Q1
  正常心跳是多少?
  心跳即心率(Heart rate),是心脏搏动的速率。心跳可通过体表脉搏触及,故又称脉搏。心跳因人而异,儿童快些,老人稍慢。婴儿120-140次/分,幼儿90-100次/分,学龄期儿童80-90次/分,成年人60-90次/分左右属正常范围。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脏发育良好,安静时,心跳可低于60次/分,大脑及全身供血不受影响。运动或紧张时,心率会加快,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的结果。
  Q2
  心动过速常见诱因?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包括心肌病变、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情绪激动、吸烟、喝浓茶、咖啡或酗酒等。
  在国外,对于无器质病变的心动过速,目前多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临床研究证实,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心跳节律紊乱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不管冠心病存在与否,各种社会心理因素都可导致心动过速。在这些因素中,心理压力大者更易发生,例如失业、辍学、患癌、职务升降、职业变更、生活环境变迁、丧偶、失子等,都承受着沉重社会心理应激,都会诱发心动过速。
  动物实验表明,行为心理应激会降低正常心脏和病态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导致“心肌易损期阈值”降低,出现心律失常。资料显示,学历职位低、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低的“屌丝族”,心理应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高。“白骨精”是另外一个群体,他们学历、职位高,工作节奏快,经济收入高,精神压力也大,心脏也被骚扰得不安宁。他们日间忙忙碌碌,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晚上休息时,血压才有所降低,心跳减缓。但如果经常熬夜上网,不善于减压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舒缓,就有可能“积劳成疾”。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