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推销模式”向“战略单品模式”转型-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市场营销 > 从“产品推销模式”向“战略单品模式”转型

从“产品推销模式”向“战略单品模式”转型

来源: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类别:市场营销 2013年09月05日 09:09:12

3.有渠道,没有品牌
一个产品制造商需要两个经销商,一个帮你把产品铺到消费者面前,一个帮你把产品铺到消费者心里。前者是渠道,后者是品牌。
有一些企业,一直致力于渠道运作和终端运作,拥有强大的渠道运作能力和渠道规模,但是却没有品牌。比如:冷冻食品业的安井和众多的家具家居企业,都是属于此类。
 “有渠道,没品牌”,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做不到让消费者指牌购买,而更多的是依靠在批发流通渠道的广泛铺货、依靠渠道的人为推销来完成销售。
依靠渠道的人为推销,会给企业带来两大致命性的问题:受制于经销渠道和利润越来越微薄。
企业利润会越来越低,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要让这种“产品推销模式”能够顺利实施,需要两个前提条件,其一,企业的分销渠道网络要足够宽广,足够多;其二,产品不但要让消费者接受,还要持续提供更高的毛利,让经销商有利可图。
众所周知,一个产品推销型企业,如果能够做到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为之开拓足够宽广的渠道网络,已经相当不错了。而要持续不断地为经销商提供高毛利的产品,则是相当困难的。
也许,在新产品推出的初期,为经销商提供高毛利,还可以办到。但是,因为消费者购买该产品时不是按照品牌购买,而是贪恋产品价格足够低,所以,为了实现更大的销量,经销商在向消费者推销时,肯定会注重短期利益,利用各种违规手段来促成销售,能赚就卖。
经销商的种种窜货、杀价、低价倾销行为,必然导致产品零售价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这时候,经销商一般会找厂家要利润,一而再、再而三,厂家到最后已经没有利润可以再给经销商了。这时,离渠道崩盘,为时已不远了。
 “产品推销模式”的四大弊端
中国企业的以上六个“产品推销模式综合症”,其核心病根就在于采用了“产品推销”的经营模式。而之所以采用“产品推销”的经营模式,则是因为企业对自身定位不清晰,不能将业务聚焦,重视了产品推销,而忽略了品牌经营,特别是忽略了战略大单品的经营。
要改变这种现状和不利局面,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从“产品推销模式”向“战略单品运营模式”转型。“战略单品运营模式”的经营本质,是围绕战略单品的持续经营和品牌的指牌购买为双核心。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品牌的运营,最为急迫的,是依靠战略单品的成功运营,依托于战略单品来创建品牌的指牌购买力。
那么,在转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产品推销模式”和“战略单品运营模式”,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它为什么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结果呢?

我们先来了解了解“产品推销模式”的四大弊端:
1、低价产品为主,以量取胜,忽略了战略单品 
采用“产品推销模式”的企业,表现在产品和价格方面,则多半侧重低价产品主导,以中低定价的产品为主,在中低定价的基础上,依靠产品的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实现销量的增长,而不是依靠品牌的战略单品和额外的附加价值来获取更高利润。
这种以产品薄利多销为中心的模式,追求的是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销量,是一种短视的经营模式,它是以牺牲企业可得利润为前提的。对市场份额的努力追求和客户力量的增强,使得中国企业的经营活动利润不断下降,甚至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整个行业都集体陷入无利润区。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无利润区不断产生。

中国企业以往的成功,基本都是建立在 “低成本竞争”这个法宝上。从本质上讲,这种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时代的竞争规则。

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国行业大多已经进入到低利润的竞争阶段,这就预示着,以前的那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规则正在被新的游戏规则所改变,这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是品牌时代的“战略单品运营模式”。更进一步地讲,就是说经济环境将要从旧的以产品为中心、重视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转向新的、以品牌附加价值和战略单品为中心。

品牌战略者追求的取胜策略不是依靠低价格制胜市场,而是从价格转移到价值,从产品推销转移到战略单品运营,进入价值链高端,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
2、诉求产品的基本功能,忽略品牌的附加价值 
采用“产品推销模式”的企业,由于强调产品的薄利多销,所以,在品牌卖点诉求方面,往往不注重品牌附加价值的打造、不注重品牌形象和精神利益的挖掘,而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的基本功能层面。与此同时,也不会做大范围的品牌传播,仅仅依靠产品本身的产品力,来实现销售。
产品力是有限的,是容易被模仿的,产品的越来越同质化,会逐步稀释掉企业的产品力,最终让企业陷入产品卖点同化、产品力同化、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
3、依靠渠道推销而不是依靠指牌购买,受制于经销商
 “产品推销模式”,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做不到让消费者指牌购买,而更多的是依靠在批发流通渠道的广泛铺货、依靠渠道的人为推销来完成销售。
依靠渠道的人为推销,就会让企业受制于经销渠道。因为按照价值定律,谁更接近消费者、掌控消费者,谁就能在价值链中更具有话语权。产品推销模式的企业,不能直接接触消费者,其销量是依靠经销商向消费者的推销,依靠经销商自身在区域内的渠道资源来实现的,因此,经销商掌握着企业的命脉,企业丧失了话语权,受制于经销渠道,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4、直接考核销量,轻视终端管理,销量提升难以持续
采用“产品推销模式”的企业,表现在营销管理层面,则是以销量设定奖励机制,企业的绩效体系完全受销量影响,而不及其余。
直接考核销量,企业本来的目的是全力提升销量,但是,事情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销量并不能有效提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关注销量但销量却不能有效提升的现象呢?其原因有三:
第一,缺乏对经销渠道的管控与支持,依靠经销商自己自生自灭。
经销商要卖产品,需要好的陈列、导购人员、物料支持和费用支持,采用“产品推销模式”的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买卖关系,对经销商没有管理和有效支持。经销商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只能自生自灭。
第二,终端没有管理,临门一脚无法实现。
采用“产品推销模式”的企业,因为企业自身受制于经销商,又缺乏品牌力的支持,因此,企业的营销触角,难以越过经销商而到达终端环节。
不能实现对终端的有效管控,这就导致企业产品是一个在终端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有效的终端陈列、没有终端形象、没有专业的导购、没有终端推广的“五无产品”,其销量提升之难,可想而知。
第三,容易导致库存积压。
我们讲,产品是否实现了真正的销售,其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消费者是否购买了它,而不是让货品积压在渠道中间环节。
缺乏对终端销售的有效监管,企业对经销商仅限于货批出去就算完,至于货品到了哪个环节、是否产生动销,企业往往一问三不知。
如此现状,就常常导致货品积压在经销渠道中间环节,企业却还在大力安排生产,最终导致库存积压严重。
“战略单品运营模式”的两个优势
与“产品推销模式”相反,“战略单品运营模式”,具有两大明显的优势:
1、以品牌和战略单品为双核心
企业从“倾向产品推销的营销管理模式”到“强调品牌营运的管理模式”的转型,在产品层面,侧重于中高定价的战略单品,以质取胜;在品牌层面,则侧重于品牌附加价值的塑造,强调品牌传播,实现消费者指牌购买。这就是“以品牌和战略单品为双核心”的运营模式。
销售中高定价的战略单品,企业利润就有了保障,产品持续创新所需的研发费用,也有了保障。
品牌方面实现了指牌购买,既能保证销量的持续增长,又能使企业在价值链中拥有品牌这个战略控制手段,拥有话语权,企业不但不再受制于渠道,反而可以利用品牌去号令渠道。
2、管理考核终端从而提升销量
 采用“战略单品营运模式”的企业,在渠道和终端层面,强调对经销渠道的管控,并在建立渠道管控体系的基础上,改变绩效考核方式,既注重销量的考核,更注重对运营过程的考核。
    销量,是直接的结果,考核与销量挂钩,销售越多薪资越多。营运,是间接的结果,对销量提升起着促进作用。
    终端销量要实现提升,必须做好终端的营运管理,包括做好终端形象、终端陈列、终端导购、终端促销、以及售后服务等等工作。
因此,围绕终端,以终端建设为中心,建设合理的营销管理机制,将人、财、物合理的调动起来,并建立有效的营销支持流程,将产品、品牌、渠道、服务更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将终端管理内容,如形象管理、陈列管理、导购管理、促销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内容,通过管理考核终端形式从而提升销量,这就是“管理考核终端提升销量”的思维模式。
 

 

 对比项
 战略单品营运模式
 产品推销模式
 
 产 品
 侧重品牌主导,以品牌取胜
 侧重产品主导,以量取胜
 
 定 位
 中高定价的战略单品为主推
 以中低定价的产品居多
 
 诉 求
 注重品牌宣导的消费者感知
 注重产品物质利益的表现
 
 表现形态
 采取品牌形象专营策略
 注重多样化的产品策略
 

  (“战略单品营运模式”与“产品推销模式”的对比图)

从“产品推销”向“战略单品运营”转型,刻不容缓
我们认为,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其营销模式都需要实现从“倾向产品推销的营销管理模式”到“强调战略单品运营的管理模式”的转型。而且,这个过程刻不容缓。
采用“战略单品营运模式”的企业,在渠道和终端层面,强调对经销渠道的管控,并在建立渠道管控体系的基础上,改变绩效考核方式,既注重销量的考核,更注重对运营过程的考核。
 “战略单品运营模式”与“产品推销模式”相比,“产品推销模式”虽有管理,但是其营销模式是以产品薄利多销为主,品牌为辅,直接考核销量的推销模式,故难以持续发展。而“战略单品营运模式”,是以品牌指牌购买和战略单品持续创新为双核心,通过管理考核终端形式从而提升销量的营销模式,它为一个企业走上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一种保障机制。
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这种以实现品牌和战略单品为双核心、以核心终端为中心点、结合品牌运营的管理架构,并以提升中高端产品的销量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整个品牌产品线销售量的提升。
(待续)
沈志勇介绍:
    上海超限战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原策划总监,上海某著名服装企业原营销总监。
     《大单品品牌——重新定义中国品牌模式》一书上下册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重磅出版,当当网、京东、卓越网及各大书城有售。
     17年营销策划与市场实战经验,《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专家团成员、营销高级研究员;《糖烟酒食品版》食品产业顶级专家团顾问;率领超限战策划机构获得“2007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十大营销策划机构”称号,业内称“机会猎手”,长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的打造;长于打造新品类;长于打造新产品;长于帮助品牌快速崛起,快速突破市场。
    曾为中华香烟、五粮液、上海泰昌养生足浴盆、泊客.行者箱包、奥佳华按摩椅、渔禾岛紫菜、喜钓郎钓具、广州娇雪贝儿美容连锁、上海彩翼家纺、广州电信、中华英才网、牧高笛户外休闲服、雪龙人内衣、天蚕羽绒内衣、361度运动用品、沃特运动用品、梦娜袜业、雅客集团、泡吧饼干、红桃K、广州中药一厂、WNQ健身器材、煜华珠宝连锁、林连果业连锁等100多家企业进行过整合营销策划和品牌打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