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通过经济转型升级释放内需潜力成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当务之急。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性需求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2011年,我国最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55.5%,但相较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整体消费率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正由以衣、食、住、行为主升级到改善性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新层次。健康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拥有更为健康、健美的身体,过上更为长寿、快乐的生活,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适应这一趋势,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一大类产业——健康产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健康产业符合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就业拉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等新兴产业特征。因此,促进经济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应积极发展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以维护、修复和改善人的健康为目标的产业的总和,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医药产业,还包括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养老照顾、休闲健身等非医疗类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2007年出版的《财富第五波》中预言健康产业将是下一个过万亿美元的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10年美国的健康管理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8.8%,产值高达3.5万亿美元;加上医疗开支,整个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5%左右。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成为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5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销售额每年增长13%以上。
发展健康产业,符合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未来改善人力资本、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要求。
第一,发展健康产业能够形成新的内需增长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多个机构的调查,中国人存在亚健康者超过70%。有数字显示 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的花费占总支出的2%以上,而我国只占0.07%,健康产品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健康产业是辐射和带动产业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美国人口调查局2012年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美国健康产业链总就业人数增加了76.58%,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和“个人和家庭帮助服务”。泰国的医疗旅游业发展迅猛,2012年创收超过1200亿泰铢,并保持两位数年增长。
第二,发展健康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2012年我国服务业比重只有43%,远低于60%的世界平均水平。传统的工业化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给节能减排造成巨大压力,损害了人民健康。健康产业既包括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含大量以改善健康为目的的中高端服务业。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促进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提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
第三,发展健康产业也是投资人力资本,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源泉。健康产业主要是“治未病”,帮助人们通过预防和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最终发生。研究表明,每投入1美元让个人处于最佳身体状态,便能使社会因为生产力提高而直接获得40美元的收益。另外,我国医学发展长期依靠外国输入,每年消耗大量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虽然我国拥有5000多家制药企业,但规模小、研发力量薄弱,生产的药品97%为仿制类药物。当前,我国医药产业面临加强自主研发、发挥中医药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在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上取得突破,抢先培育世界级的产品和企业,将大大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目前,关于健康产业的规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口径。根据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的估计,2010年健康产业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5%。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估计,2013年我国健康产业预计将接近2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如果包括医疗卫生开支,将超过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左右。相比于发达国家20%—25%的比重,我国健康产业的比重非常低。以15%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健康产业发展的目标应是争取到2020年产值超过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其中除医药之外的保健产业占比达到6%以上。
健康产业的发展应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结合起来,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与健康生活方式、老年护理相关的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应包括: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仪器等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保健用品、健康农产品(000061,股吧)、营养食品、健身用品等健康产品产业;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家庭健康护理、老年健康照顾、休闲健身、健康文化创意等健康服务业;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发展综合性养老养生园区、医疗旅游、高端医疗服务等地方特色健康产业。
为此,应采取各项政策积极支持健康产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将健康产业列入鼓励发展类的产业目录,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明确将健康产业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加强与社会发展、服务业、卫生事业、老龄事业等相关领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快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基地专项规划的编制,引导各地区分析自身的优势产业资源和特色条件,制定本地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并转化为政府工作予以推进。
其次,建立完善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定期发布相关产业政策,在投资、金融、财税、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实行政府投资向健康产业的倾斜政策,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鼓励商业银行对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和基地的支持。强化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设立一批专业性创业资本基金,鼓励引导风险投资投入健康产业。加大对健康产业领域重要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对生物制药、养生保健等的技术创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快速申请和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人才方面,制定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合理流动的相关政策,大力加强健康服务类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认证。
再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健康产业。进一步开放中高端医疗服务业,满足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并带动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提高。积极鼓励举办社会性康复护理、老年照顾机构,建立健康照护费用的政府、社保和个人三方共担机制。通过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家庭健康服务、体育健康、养生保健、健康管理等服务类组织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最后,加强对健康类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引导,树立健康产业品牌。目前我国人民的健康消费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应通过各种手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对健康生活和健康消费的宣传力度,形成全民“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可仿照“节能补贴”的做法,实行对医疗器械、健身器具等产品消费的“健康补贴”,积极扩大健康消费。加大对国内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推进健康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体系建设,增强消费者对健康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度,大力支持健康品牌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