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碧生源减肥茶成本不足4分”的消息盛传,据称,消费者以平均每包2元的价格买到的产品,除去包装、营销等开支后,所谓的“茶”实际只值3分钱。业内人士称,当前保健品价格虚高已是常态。
事实上,放眼中国保健品行业,曾经在电视、广播等进行狂轰滥炸的广告宣传后,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脑白金,“吃一样补五样”的“黄金搭档”等等,曾经的销售神话早已不再。业界人士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短已经成为保健企业的梦魇。
目前,健品行业普遍存在准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保健品行业原料成本低,是整个行业中的普遍现象。”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除去直接消耗的原料成本,大量广告成本、流通费用等投入也占了很大的成本比例。“因为有高价才有价格空间,才能操作,企业才能获利赚钱,因此成本和售价之间差异大,也就成了常态,但目前整个保健品市场很难改变这种盈利方式。”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虽然在整个食品产业5万多亿产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额不大,但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产业中重要的原料供应和受委托制剂加工的国家。中国保健协会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保健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市场存在的顽疾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购买过保健品。但这份数据同样显示,30%的受访者有过购买保健品上当的经历。同时,调查显示87.5%的人首选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较多。
日前,有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即将出台的消息再次引起保健品企业的热议。该负责人表示,随着监管的加强,这对保健品行业去劣存优和规范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由于实力雄厚的“巨头们”强势入市,未来5年保健品市场的竞争会愈发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