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李彦宏的海归经历,不像马云宣扬那样“不懂互联网”,更缺乏张朝阳的表演欲,技术出身的“
土鳖”马化腾,在2007年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腾讯的下一个目标是2010
年世博会之后,广告收入位居门户第二。马化腾说:“在资本市场上,我是一个企业家;在技术领域,我是一个工程师。”他更喜欢后者的角色,测试公司的产品是他最大的爱好。
4月3日,腾讯网正式签约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赞助商。九点整,马化腾坐在了记者面前;十点半,从金茂大厦出发去参观世博园区;下午发布会上,他以世博合作伙伴的身份致辞。
这是马化腾为数不多的全程“抛头露面”的一天。更多时候,他像个隐士一样,窝在位于深圳高新科技园南区飞亚达大厦的腾讯总部里,测试公司的产品。唯一和工作无关的事,是上网看看有关自己的新闻。
成为世博的合作伙伴,让马化腾心情不错,“世博会应该是继奥运会之后最大的一个国家级盛事,这对腾讯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和拿到奥运合作网站的搜狐CEO张朝阳相比,马化腾是个“老实”的采访对象,记者问他是否为腾讯没成为奥运合作网络而遗憾时,他坦承:“当时时间太早,腾讯网还没有做起来。”
此时,距离1998年那五个深圳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创立一家名叫“腾讯”的公司,已经有整整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腾讯早已不是那个从ICQ聊天软件中脱胎而出的即时通讯(IM)公司,但马化腾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他依然一张娃娃脸,每天抽掉一包烟,发型无多大改变,身材也和十年前一致。无论是最开始领导十余人的团队,还是如今掌控一个4000多人的公司,马化腾依然爱技术甚于管理,腾讯的员工一直喊他“Pony”。
内向的CEO
腾讯,顾名思义,取的是马化腾名字中的“腾”。这个名字注定了腾讯公司有深深的“马化腾”烙印。
没有李彦宏的海归经历,不像马云宣扬“不懂互联网”,更缺乏张朝阳的表演欲,技术出身的“土鳖”马化腾,很少接受媒体采访。长相书生气、五官端正的他更不爱拍照,公司公关部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也都是他几年前为了给媒体刊发特地拍的。外界对他知之甚少,公司内外对他的一致评价为“低调”。
这种低调,是一把双刃剑。
刘晓松和马化腾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腾讯创办之前,马化腾曾经是慧多网深圳站站长。“那时我就听说了他,后来我们在某个场合认识了,他说话并不多,我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他的技术很好。”刘晓松回忆道。刘晓松对互联网一直有着浓厚兴趣,他早年退学清华,南下深圳创立SP公司华动飞天,淘到第一桶金,在业内小有名气。后来,刘成为腾讯的天使投资人,是第一个投资腾讯的人。
1999年早期,创办不久的腾讯QQ用户激增,但腾讯的收入却为零。
不善推销的马化腾迟迟得不到风险投资家的青睐。“那是腾讯最困难的时期,原因在于没能找到赢利模式。”评价起当时的窘境,刘晓松笑着说,“如果要说腾讯有什么不足,我认为,马化腾应该找个像马云这样的人帮他推销公司。”
马化腾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们开发人员、软件人员都这样,比较内向,比较喜欢做产品。对懂的东西,我可能说得多点,其他的事,我就不太知道怎么说。”
公司里,马化腾也以“低调”著称。他并不常露面,游戏部的普通员工与他最“亲密”的接触是2007年3月,QQ休闲游戏在线用户突破300万人,马化腾亲自出席了内部庆功酒会,和每个人碰杯。
2004年,盛大CEO陈天桥风头正劲,大规模收购了国内外数10家公司。相比自己老板的默默无闻,腾讯很多员工私下讨论起来有些怨言:“你看人家陈天桥,出手多快,我们的pony却一直闷着头,一点魄力都没有。”这些小情绪在2007年年初迅速消失。当时,中国几大互联网内容服务巨头公布了2006年财报,但表现都差强人意;唯独腾讯公布的全年业绩引人侧目:财报中全年利润10.6亿元人民币,劲升1.19倍。
“看人不能看一时,而是看结果。Pony虽然低调,但这后面的稳健、不冒进才能得到这样的数字。”
加入腾讯游戏部五年的员工高峰说,“在腾讯,男人大多佩服他,女人大多崇拜他。”
马化腾已早早结婚,但高峰眼里的老板还是非常害羞。“他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有一次公司搞文艺晚会,女主持人要求拥抱pony
一下,他虽然抱了,但是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脸红了,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Pony是我们公司女员工的‘精神领袖’。”腾讯公司的公关部负责人宋笑言。
这几年,由于公司大动作频出,马化腾增加了曝光的次数,也多了些与外界交流的经验。“要是以前,你问他百度Hi的事,他会很专业很认真地和你分析很久,到底哪里好哪里不好,现在的他不会这样了。”宋说。
被低估的腾讯
起步时的腾讯并不被人看好。1999年,在风险投资家们集体沉默的时候,刘晓松毅然向腾讯投了第一笔钱,这不仅是对马的信任,“马化腾带我去参观他们的公司,虽然规模很小,只有十个员工左右,但他们的网络后台对用户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记录和分析,这在当时很难得,由此可见他们对事业的发展是有长远规划的。”
同时进入的,还有刘晓松牵线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1999年年底,IDG
和盈科数码共同投资腾讯220万美元,各占20%股份。
2001年,国际传媒大鳄MIH收购腾讯股份,IDG转让了13%的股份,获利约1000万美元;收购后,IDG仍持有7%的股份。2004年4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上市,股票的发行价为3.70港元,拥有公司14.43%股权的马化腾个人资产接近9亿港元。
照此计算,IDG在腾讯上收获6500万美元,是其最初投入的30倍。在IDG内部,当年卖掉腾讯股份被认为是一次“决策失误”,“IDG有三大痛,这就是其中之一”。
“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是错误,因为IDG要考虑到资本的管理,因而选择减少在某些公司的投资。”刘晓松说。他个人当年在腾讯的投资,如今已为他赢得不止1000倍的回报。2003年12月,以一只小企鹅形象深入人心的腾讯,不再满足于称霸即时通讯市场,出人意料地推出自己的网站qq.com。这里面有马化腾隐藏着的商业利益。“网络广告的天花板是非常高的,对于未来的互联网企业,网络广告收入应该排在第一位。”
马化腾坐在沙发上,双手交握,语气平静,“当时,谁也不相信腾讯网能够做起来,因为三大门户已经稳定了很长时间,后来者几乎没有一个能超越它们。我们一直在思考市场这一块怎么做,我们的想法是先借助最有利的方式切入,就是娱乐资讯。当时把重点压在娱乐频道、新闻频道方面。这比较容易切入,而且最符合我们的用户群需求。”
娱乐迅速抓住了眼球。2006年第一季度,腾讯终于跻身三大门户。权威统计机构Alexa和艾瑞当时的流量监测显示:截至2006年4月底,腾讯网已经连续三个月流量稳居门户三甲。
但马化腾遇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流量转向品牌影响力和网络广告收入?
执行副总裁刘胜义正是在这个时候加入腾讯,之前他在传统4A广告做了11年,对互联网行业知之甚少。
他还记得第一次到腾讯面试,推开门,桌子上摆的全是食物,马化腾、张志东等腾讯的高层管理者正在津津有味地大嚼,“他们问我问题,我就边回答边看着他们吃东西。”刘胜义好笑地回忆道,“一群只懂互联网的人和一个只懂广告的人在一起,那真是一次很有趣的对话。”
在长达一年时间的交流中,马化腾给刘胜义定了一个“五年计划”,让他负责网络营销服务与企业品牌。“三年前,腾讯网的广告收入连一个亿都不到,他希望能在广告数字上有个突破。如果当时是1块钱,他希望五年后,广告可以拿到10块钱。”
“这个挑战不难,腾讯的问题不在于品牌内涵低端,而是没有在品牌形象上进行很好的推广。”刘胜义说。“事实上,这个目标我们在两年里已经做到了。”刘胜义给出了2007年的成绩:腾讯网的广告收入是4.9亿。
马化腾的下一个目标放在了2010年世博会之后,“到时候,腾讯品牌广告收入大概在所有门户中排第二吧。”他把第一名的位置留给了新浪。
“接班人计划”
2007年,马化腾被《时代》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该杂志称他为“中国青少年眼中的现代英雄”。国外媒体对腾讯的评价是:“腾讯公司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马化腾并不爱看书,他的观点是管理重于行,但他常提起《从优秀到卓越》一书。对于现在的腾讯公司,他的评价是“连优秀都谈不上”,“可能外面觉得做得不错,但做内部管理,会看到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腾讯公司最早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名大学同学一起创办,加上当时最早的技术骨干,一共10多个人,都是腾讯的股东。
“腾讯并不是我一个人搞起来的,如果有分歧就谈,以理服人。如果这个决策只是因你的个性、性格决定的,人家首先就要怀疑你的能力了。”马化腾说。
但腾讯网的问世,却源自于马化腾的“一意孤行”。宋回忆说,刚开始,马化腾在会上提出要做网站的想法,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事后,Pony偷偷找到下面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先做一个php版本出来,然后他再拿着这个php的版本,一个个找人讨论,花了很长时间说服大家才通过的”。
2005年,马化腾开始在腾讯内部定下创业者的“接班人计划”。
“我们要找职业经理人,跟我们搭配。你再努力,很多的专业管理知识可能还是跟不上。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技术上的东西,我们可能可以做得好;但管理这方面,你不可能做得完美。我们每个人都在找接班人,都在进行双打的配合,包括我本人,都是双打的匹配。这是为了避免最后要么撤要么退,这对公司影响太大。有些公司的‘老人’,有职业经理人没有的优点,你放弃其实是很浪费的。”
马化腾用是否有人顺利接班来考量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的成功。2006年2月,马化腾任命刘炽平为腾讯公司总裁,他完成了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开始专心投入公司的产品开发。刘此前是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电信、媒体与科技行业组的首席运营官,在操作腾讯上市项目时,他表现出的才华让马化腾极为欣赏。
“马化腾和丁磊都属于关注用户体验的企业家,张朝阳呢,他推销品牌和公司很强。所以马化腾找来刘炽平负责公司的管理,我认为这个方法很对。”作为风险投资人,刘晓松这样评论几个互联网的风云人物。
产品一直是马化腾的兴趣所在,他在公司有个称号——“首席体验官”:不仅亲自体验公司的产品,还体验所有其他公司开发的产品。
“我试过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每一个!”马化腾带着技术官的骄傲口吻说。这其中也包括百度在今年年初推出的百度HI,李彦宏将其称为战略级产品,但马化腾并不紧张。“战略级一般意味着是未来的,像我们的搜索也是战略级的。其实我认为百度HI
更多是为了凝固它现在的社区,你看现在业内,51.com推出个挂挂,连Facebook也推出了自己的IM产品,这是一个趋势。”今年3月,腾讯网的首页悄然改版。“怎么样?新首页是不是感觉很跳?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刘胜义说,“这次改版是Pony亲手操刀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出来的。甚至每个细节,包括哪个内容多少尺寸,放多大合适,都是他一点点地调试的。”
企鹅中性化之路
随手翻开一本放置在腾讯公司休息室的内部杂志,很容易找到马化腾重复多次的一句话——“要把腾讯做成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这是他给公司定的发展目标,也是他的“野心”。他要给那个憨态可掬的企鹅塑造更多的内涵,“我知道很多人都认为腾讯的用户很低龄化,就像我们的邮箱,我们的邮件发送最快最便捷,但没有人用,很多人觉得后面带着个qq.com,都不好意思用啊。”马化腾无奈地笑起来。
品牌低龄化的问题很早就在腾讯内部被激烈讨论,“我们自己内部在pk,有人说,没戏啦,不要用QQ这个名字啦。”
这些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没有用,自己和自己打都打不了,大家内部都不认。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这个品牌通过踏踏实实的服务、通过实践营销,一步步把它中性化,把它做好。”做“大门户”的概念,也是马化腾决定拉升腾讯品牌的策略之一。
“周围的人用得多了,他就敢用了。用得好了,大家就不会觉得这个很低端。这条路很艰难,但这是唯一正确的路。”马化腾挥了挥手,态度很坚决。这是他一贯的方式,下了决心就立刻去做。
腾讯曾大面积扩大自己的业务,从专一的即时通讯开始进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门户网站等领域,一度被投资人和股东认为是雅虎的翻版,“他们问我,腾讯到底想做成什么样的公司,像雅虎这样吗?我说不能这样比。全面角度看,好像是雅虎,但又不太一样,结构完全不一样。”
对于外界戏称腾讯是“全民公敌”,马化腾并不认同这个名字中的火药味,“现在这个概念好像不太存在了。其实不是你想进攻别人,而是想稳定你的用户群。”
技术人员马化腾嗅觉灵敏。当初,他从韩国人那边学来并开发了“QQ秀”,如今,增值服务是腾讯的第二大收入。“腾讯在很多方面,好像都很敏感,一有什么新东西就赶紧跟进、先去尝试。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心态,我们不知道什么东西会好起来,你在探讨它的前景之后,你必须自己有一定的基础,尝试做过才行。如果好,你要及时决策。”
热爱娱乐圈的张朝阳,和马化腾的性格相差很大,但他对这位低调的同行评价很高,“硬要找个人出来,中国我比较看得起马化腾,他还在踏踏实实地为互联网行业做些事。”
“没有竞争对手出现时,没有人会认为它是失败的。中国的互联网变化非常快。不管企业做到什么样,都要保持一种诚惶诚恐、非常担心的心态才行。”对于前不久微软和雅虎的收购风波,马化腾颇有点居安思危。
“腾讯正在试图影响主流,三年后可能我们的用户群每年都会老一岁。而已有的用户,当你的服务做好了,你赶他他也不会走。”
“我从没想过要刻意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