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舍得 花钱买“健康”
现阶段,一方面是老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老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被社会边缘化的处境。
对此,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和生分析说,我国目前正日益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少商家将战场从独生子女转移到老年人身上。人到老年,对健康最为关注。而且,不少老年人经济殷实,又普遍有一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健康最重要”的观点,花钱买保健品,他们承受得起。不少商家正是看中老人们有实力购买价格较高的保健品,大肆宣扬保养品的神奇功效,甚至让人有会“返老还童”的错误理解。
“事实上,合肥市那么多百岁老人,又有几个是每天一把药,依靠保健品延长寿命的呢?” 范教授说,健康是由遗传、锻炼、保养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锻炼才是王道,而不少商家带有欺骗性质的夸大宣传,往往会误导消费者。“案例里那个王先生被骗得倾家荡产,依然还有商家在拉拢他,实在太过分了,简直缺德、昧良心。商家是要盈利,但总要有一些社会责任感。”
2
推销员们比子女更贴心
老年人为何热衷于听保健讲座和购买保健品?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副会长江俊分析,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自己年龄大了,身体状况欠佳,比较关心自我身体健康,喜欢寻找一些方法来强身健体。其次,年龄大了,容易引发死亡恐惧,这时,买一些保健品可以换得一些心理安慰,暂时可以缓解焦虑。再次,老人空闲时间多,比较容易接受一些邀请。另外,老人上当,多数情况下在潜意识里是自愿的。子女在指责保健品商家的同时,也应理性地从社会和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上当的老人退休前不少是知识分子、干部,在工作中习惯了开会、受人敬重。推销员一见面就眉开眼笑地称呼“老领导、老首长”,再动不动开个会,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空缺和退休失落。
这些老年人还缺少社交活动,商家的推销活动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人家都买了,你没有,你就被孤立了。人老了更要面子,所以,参加过促销活动的,几乎没有不花钱的。
更重要的是,老人和子女之间关系独立,两代人缺少细腻的沟通。子女们生活负担重、工作责任大,老人们不习惯向子女倾诉苦恼,心理需求常无处满足。
推销员们于是充当起孩子的角色,他们会花时间来家陪老人,定期打电话嘘寒问暖,叔叔阿姨地叫着,拉着他们的手,表现出对老人的赞美和崇拜。另外,一些小纪念品主动送上门来,然后出门开会培训上个健康课,再管个便饭,出门还车接车送的,小恩小惠老人最难抵挡,很快就上钩。
晚辈儿女经常忙得回不了家,顶多粗线条地嘱咐老人注意这注意那。比起那些受过训练的推销员,明显对老人的健康关注不足。
老年人阅历多,经常事后也后悔,明白自己最终被架在了火上,不得不买。买来的保健品往往扔在角落里并不吃。但他们清楚,我花钱是买热闹、买关心、买亲情、买面子。
3
老人难过“亲情营销”关
一名曾在多家保健品公司供职的业务员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卖保健品打的就是亲情牌,就是要像服务家人一样地去服务老人。”
对这一点,记者深有同感,因为记者的一位亲戚就是一位82岁的老太太,她在被一保健品公司拉去听过课之后,虽然没有花钱购买保健品,但她对那次的活动一直念念不忘。据她回来介绍,那些工作人员对她非常客气,总是笑脸迎人,上下楼梯都主动搀扶,还有些像她孙子辈的小姑娘,总是拉着她的手嘘寒问暖,主动为她捶肩揉腿,嘴里还一口一个“奶奶”叫个不停,她感叹地说:“我的亲孙子亲孙女都没对我这么亲热过。”
用甜言蜜语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销售人员热情地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取得老人信任。“老人就跟孩子一样,特别好哄,你要把他哄开心了,他也不缺那几个钱,存了一辈子的钱了。”该业务员介绍,通过与老人“交心”,一步步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线。“老人体验时,要殷勤地整理床铺,时时刻刻嘘寒问暖,陪老人聊天。同时还要对老人‘洗脑’”。
所谓“洗脑”,就是用各种方式来对老人进行心理暗示与强化。唱歌跳舞喊口号都是可资利用的手段,“吃了某某,病痛全无”、“某某某某,老当益壮”,老人们在店员带领下,每天唱诵这些口号。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对老人进行心理暗示,见面就问“大爷大妈,今天是不是好点儿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暗示,老人总有一天会点头称是,进而在心理上认可,最终化为消费行动。
除了“情感营销”,面对老人的生活习惯,商家还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诱销”方式。他们在社区里发展老人来做产品的“托儿”,建立“社区营销网络”,通过熟人发展熟人的模式来进行“病菌感染般”的传播。
一些商家还会在社区里搜集老人的详细资料,哪些老人有钱,哪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便成了商家的重点目标,店里“老师”会经常上门拜访,陪老人聊天,检查健康状况,直到实现让老人消费的目的。
4
虚假广告 成隐形帮凶
除不良商家的主动进攻,社会上很多力量也在不经意间“助纣为虐”,把老人推向保健品的“漩涡”之中,尤其是一些媒体的夸大宣传,难辞其咎。
安徽省消费者协会11月28日公布的《安徽省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调查报告》中有调查称,安徽老年人购买营养保健产品时,选择报纸宣传、电视广告以及朋友介绍的占比均百分之二十多,与全国相比,选择报纸宣传和朋友介绍的老年人占比均比较低,而选择电视广告的老年人占比为21.5%,比全国高了近4个百分点。这说明,老年人对产品的获知途径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并愿意听信其宣传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与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习惯有关。在他们的成长背景中,媒体一度充当政府的代言者,是具有公信力的传播机构。但现在市场环境下的媒体鱼龙混杂,节目内容来源复杂,老人在匆忙之间,难以扭转自己对媒体的认知,从而轻信那些虚假夸张的宣传内容。”范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