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业真经:将灾难消灭在摇篮中 -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AI互联网 > 马云创业真经:将灾难消灭在摇篮中

马云创业真经:将灾难消灭在摇篮中

来源: 《马云创业真经》  类别:AI互联网 2011年12月08日 12:12:00
将灾难消灭在摇篮中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温水煮青蛙”理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理论也旨在告诉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足够强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成功并购雅虎中国后,马云在高兴地向他的员工宣布好消息时,也及时提出,要开始对雅虎中国的业务进行整合,强攻搜索。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实在绕不开搜索这道坎。而搜索正是阿里巴巴行情,资讯,评论的软肋,另一方面,Google在美国的异军突起,也使马云注意到来自Google的威胁。

  经过调查发现,eBay在美国处于一种尴尬境地。eBay的卖家很多,但钱都投到Google上去了。这些企业不光将广告投到Google上去,还将店也开到Google上去了。用Google一搜索,全是eBay卖家们开的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Google也是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前CTO吴炯也分析说:“美国eBay是Google最大的广告客户,Google为eBay带来了相当大比例的客户流量,所以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的结合已经是必然的趋势。GoogleBase的推出相信会让eBay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如果Google决定做电子商务的话,eBay会遭受沉重的打击。”

  马云认为,尽管当时Google式的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但三五年后肯定会出现。正是马云的高瞻远瞩,他的预见使他没有盲目乐观于当下的喜悦,而是决定马上就采取措施来应对威胁,将灾难消灭于摇篮之中。

  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中,就曾建议创业者,要预见灾难,而且千万不要把灾难当公关,不要觉得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告诉媒体,然后再翻回来。要用好心态看到灾难,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创业者要时刻考虑完善自己,对外为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对内抓住一切机会,让员工明白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品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利润下滑不是危机,市场成熟以后利润一定会下滑。真正的灾难是企业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最好的东西——品质。所以,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完善自己,尽量将灾难消灭在摇篮中。

  2006年,马云在接受西班牙《国家报》记者费得里格·拉蒙比尼采访时说:“我是政府的好朋友,但我从来不和政府交易,我选择小公司做我的客户。名声让我忧心,所以我留在杭州,远离权力中心北京。我见过太多飞上天空然后突然摔下的人了。”

  马云把繁荣称为夏天,夏天要少运动、多思考、多静养。繁荣延续那么长,意味着冬天很快就来了。所以,他认为在繁荣的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持警惕。

  马云认为,对一个公司的CEO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看到机会,而是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消灭在摇篮里。因为作为领导者,CEO不仅要给大家指出一条通往光辉前程的康庄大道,更要做的事情是及时发现,在这个通往光辉前程的路途中存在有怎样的灾难。

  一个优秀的CEO和领导者,在给员工展示未来美好前景的时候,一定要告知他们未来的灾难或许是什么,认清潜在的灾难,你才能渡过未来的灾难。没想清楚,天天只想美好的,一般就会很快关门。

企业家做战略决策需要眼光和魄力,也需要智慧。面对互联网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非易事。这个行业诱惑太多,门户、短信、B2C、游戏等等,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并坚持到底,更是困难。

  战略决策关乎企业的命运,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断送一个企业,一个正确的决策则可能带来一个企业的崛起。因为危险,才有机会。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产业,有时决策必须快,必须当机立断,否则贻误战机,也会铸成大错。相信自己的直觉,当机立断是马云的决策之道。

  马云说:“因为只有真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承受住所有的压力,所有的指责。确定你要做什么,这需要你有使命感。”

  马云所做过的四次重大战略决策,每一次都关系到马云和阿里巴巴行情,资讯,评论的命运。

  第一次战略决策是1995年下海创建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即中国黄页。马云第一次触网之后,预见了一个伟大的网络时代即将到来。他深信,网络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也将改变整个商业活动。网络将带来千载难逢的商机,于是他毅然辞职下海。

  在起初的几年里,很多人都不看好阿里巴巴的B2B模式,这其中就包括网易CEO丁磊、搜狐CEO张朝阳等人,但马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在马云心里,别人越看好,他不见得做,别人越不看好,他可能会去试试。

  马云说:“我们还是坚定不移地走电子商务,尽管我们相信电子商务也许3年,也许4年、5年都挣不到钱,但我们坚信8年、10年一定能够挣到钱。所以我们坚持把钱投入到电子商务中,到今天为止我们觉得我们当时的战略举措是对的,在诱惑面前,在压力面前我们都没有改变。”

  第二次战略决策是1999年创办中国式B2B模式的阿里巴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网络大潮已经覆盖中国大地,各种模式的网络已经很多,门户网站已经成为主流。但马云偏偏选择了电子商务的雏形模式——中国式的B2B。而在当时,中国并不具备推行电子商务的基本条件。

  虽然当时做不了真正的电子商务,虽然阿里巴巴B2B只能做交易前、只能做信息流,虽然这种大BBS式的阿里巴巴没有赢利模式,虽然几乎所有业界人士都不看好这种模式,但马云还是要做,他就是要做电子商务,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也因为他比多数网络界精英看得更远。

  第三次战略决策是2003年进入C2C领域,创建淘宝网。

  马云自从创建了阿里巴巴后,坚信B2B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最好的,那时的他并不看好B2C(商家与消费者)和C2C(消费者与消费者)。在他看来,B2C、C2C之间的交易额怎么也不会有B2B多。

  然而网络是变化莫测的,应变也是马云的生存之道。两年后,eBay在美国的成功,易趣在中国的成功,雅虎在日本的成功,让马云看见了C2C的巨大潜力。马云敏感地意识到中国的C2C市场很快会超过美国。而这时,eBay在美国收购了一家B2B公司——fairmaketcom。这个举动被马云看作是eBay进军B2B的信号。要染指B2B的eBay,同时又要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而投资3000万美元收购易趣33%控股只是其中国战略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易趣网上也出现了非个人对个人的大宗交易,其实质与企业对企业的B2B已无区别。而B2B是阿里巴巴的领地,在马云看来,eBay和易趣的举动已经威胁到阿里巴巴。

  从这时起,马云开始觊觎C2C。他决定,不仅要确保阿里巴巴在B2B领域里面第一的位置,并且还要在C2C这个领域里也争做第一,做全中国的第一位。

  马云知道,要玩C2C就得烧钱,于是一个新的融资计划在他心里诞生了。2003年2月,马云带领公司副总裁李琪、金建杭等一行赴日本考察。这一次,软银总裁孙正义和马云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谈。

  孙正义利用他一手打造的雅虎日本在日本C2C市场上一举打败了在全球所向披靡的eBay。雅虎日本最终占领了日本C2C市场70%的份额。大胜之后的孙正义把目光转移到中国的阿里巴巴,他想在中国复制雅虎日本在C2C上的成功。孙正义的扩张计划与马云以攻为守进军C2C的念头不谋而合。

  马云知道资金已不成问题,于是立即秘密打造淘宝网。2003年7月10日,阿里巴巴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投资一个亿打造淘宝网。此后,马云通过孙正义为淘宝融资8200万美元。马云进军C2C打造淘宝网的重大战略决策就是这样拍板的。

  第四个战略决策是2005年进军搜索收购雅虎中国。

  2005年11月,Google的市值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差不多是eBay和雅虎的两倍。从此,门户网和电子商务网主宰天下的时代结束了,搜索时代悄然而至。Google的神话不仅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格局,而且还威胁到电子商务和门户网的生存。

  电子商务有很大一部分利润转移到搜索上,比如,许多在eBay上开店的商人,每年都要投很多广告费给Google,以购买靠前搜索排名,这样本该eBay赚的钱,硬被Google分走了许多。

  阿里巴巴进军搜索不是因为搜索很热门,而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实绕不开搜索这道坎。马云知道,进军搜索收购雅虎中国要冒的风险很大。因为当时雅虎中国已经很危险了,差不多被抽空了,随时会倒掉。而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不仅是两个公司的整合,更是两个公司文化的整合。

2005年8月11日,马云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用10亿美元打造互联网搜索。

  四次正确而漂亮的战略决策,凸显了马云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具有高瞻远瞩的过人魄力。

延伸阅读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去抓哪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个想到你的是员工,其他才是想对手。

  有时候死扛下去就会有机会。

  永远记住成功有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

  我们的“危机”是指危险之中才有机会。当所有人都在撤退,我们要像抗战胜利时一样迅速抢占地盘。

  在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机会的时候,我们不会去凑热闹。而越在大家都还没有开始准备,甚至避之不及的时候,往往正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我觉得网络公司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必须犯错误,网络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停在原地不动,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我们要去总结反思各种各样的错误,为明天跑得更快,错误还得犯,关键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