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访市调,我听到这样一则传闻,A公司产品在北方市场完全滞销,竞争对手B公司太强势,负责北方市场的B公司刘总的主要方式是压制A公司的产品,半年下来,把A公司的营销网络冲击得七零八落,使A公司的销售收入急剧下降。而具有传奇的是B公司的刘总一年前曾到过A公司来应聘。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经过该公司的高管向我透露,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一年前,A公司进行过大规模招聘,刘总前来应聘华中区域经理,A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对其经过了几次面试,表现得非常强势的与其沟通,要求他写一份市场推广方案,并把他的方案(因不符合A公司的市场策略作法)批得体无完肤,直接把他否决了,为此,刘总并没有见到A公司高层,就直接被人事部经理淘汰了。后来,刘总应聘到了B公司,后来,就负责北方大区工作至今。听说A公司老总得知后,那位人事部经理就被开除了。
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好像是要怪人事部经理,这个对手不是自找的吗?从深层处想,公司的高层也是有责任的,超码企业文化出了一点问题,对于应聘者是鼓励还是挑剔?是培养还是引导?如果A公司企业文化没有问题,那么,就是这位人事部经理当时心里不爽,故意而为之,当时的率任而为,没想到会造成A公司今天这样的结局。
想一想,这种行为自古也有之,秦未天下大乱,韩信投项羽又投刘邦,皆是帐前一小卒,若不是萧何识英雄,才有十面理伏的案例。三国时期,素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去见孙权,孙权见其面目可憎也是不喜,未考察庞统之才学就直接拒之门外,结果呢?庞统又投刘备,刘备纳之,才有刘备进军益州,三分天下之举。看来这企业与人的关系真是很微妙。韩信能助刘邦成大业,是因为刘邦有萧何,庞统能得刘备,是因为刘备有诸葛亮。识人才能用人,否则就是不能容人。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真的是很重要,除了有硬性的制度外,还要有软性的人文文化,归根到底,企业是人做的,有人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文化,企业需要制度形成规矩,需要文化促进发展,这两者是鸡与蛋的关系,相辅相佐。处理得不好,都可能造成动荡,就事论事,人事部经理的职位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轻视的,人事部经理处于员工与管理层之间,是左还是右,这都可能主导企业的进程,对员工说,人事部是员工的组织代表,是娘家人,对企业来说,人事部是企业的人才库,用人辞人,时时要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可是,人事部能做到稳健和平衡吗?
做不好的。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公司都是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生存和赢利是公司面临的主要任务,再从市场上看,好像也是人才流动供大于求,员工做事认真就行了,有必要要求员工认真做事吗?虽说人事部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运用和发挥它的职能作用,目前我们很多企业经验不足,人事部管理的人力是资源还是成本?是服务还是督导?好像没有定性,如今连名称也是市场上流行什么就称呼什么,从行政部、人事部、人力资源部,主管也称经理、人力资源总监,HR等等,其实中很多企业的人事部就是一个大抽屉,除了一大堆的登记表格,就没有什么了,很多都是行政部门或是办公室兼任。一些大一点的公司设立了人事主管,基本也是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和考勤培训什么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落后得很多,这是国情也是事实。
正是因为体制不健全,所以我们很多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或是人力主管的工作得不到公司高层的重视,人事工作上率性而为,不知不觉成为了公司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归结一下原因有三,一是对员工不闻不问式,人事部只是一个员工档案的保管处,考勤有行政,工资有财务,业务有市场,除了入职和离职才与员工办一些手续外,其他的时间都是两相不往来,这样的人事部只是担了一个虚名,公司的未来发展顺其自然。二是以制度管理人,人事部是执法部,对于人员进行执行,起到行政、财务、市场之外的监察作用,这样公司下员工不知不觉成了劳改对象,人事部动不动就下文下单,员工不在沉默中无语就在沉默中爆发。而在现在劳资条例逐渐健全的时候,员工跳槽和劳动仲裁事件必然是层出不穷。三是以个人喜好处事。人事部对于所有员工不是一视同仁,有裙带关系的,有后台背景的,有业务能力的,分别对待,或是以老板的意志为已任,大老板怎么说就怎么改,公司的制度不能得到贯彻执行,而经常出通知和文件上,随时在变,弄得员工无所事从。当然也有像A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处事起来是莫明其妙,搞不好就成了公司未来的“掘墓人”。
维护公司权益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在维护员工权益和激励员工机制上也是很重要,人事部应当是维系员工和公司的桥梁。作为双向沟通的通道,人事部经理应当是员工的合作者和伙伴,是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能把墙上的企业文化口号放在员工的心里,你说历害不历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