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为民:创建AI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AI互联网 > 季为民:创建AI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季为民:创建AI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来源: 互联网 类别:AI互联网 2024年09月18日 07:09:17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也是党中央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目标10周年。作为我国第一部关注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发展的《青少年蓝皮书》也迎来第十部的正式出版。9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在发布会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蓝皮书》主编季为民介绍,自2006年至今,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已完成了12次全国大调查。《蓝皮书》从2010年首次出版至今,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网络管理机构、未成年人研究机构、新媒体机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观察未成年人用网的独特窗口与权威平台。季社长.jpg

与往年有所不同,《蓝皮书》首次提出了“以未成年人为本,与未成年人友好,为未成年人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核心理念。《蓝皮书》内容既涵盖了青少年用网的宏观趋势,也展现了青少年最新的用网特征,还重点关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短视频平台、网络流行文化等对青少年学网、用网产生的一系列新的影响。

未成年人上网的新特征、新趋势

季为民介绍,《蓝皮书》一共总结了2023年青少年用网呈现的12项新特征、新趋势,主要包括青少年首次上网低龄化、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网络检索和内容创作技能明显提升、对负面效应感知度增强、网络素养课程普及率不高,以及网络流行语、游戏社交、网络模仿等渐成风尚等。

其中,《蓝皮书》显示,2023年青少年首次上网的年龄持续降低,10岁及以前首次上网的未成年人占比是63.8%,相比2022年提高了11.8%,低龄化趋势明显加剧。3岁、4岁开始接触网络的未成年人占比都高于2022年水平。与此同时,首次上网年龄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城乡的明显差异,69.5%的城市地区的未成年人是在10岁及以前就已经开始上网,农村地区这一数据则是52.4%。

未成年人网络检索、网络内容创作这些基本技能在不断地提升,并且网络技能的年龄也在不断提前。季为民表示,信息素养是数字化生存所需要的一项核心技能。调查显示,几乎不能利用未成年人搜索解决现实问题的未成年人比例是大幅下降的,从2020年的25.3%已经下降到2024年的6.2%,这表明未成年人用网解决,包括网络搜索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在增强。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能够使用音频和视频进行网上创作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是30.9%,2024年上升到50.9%,互联网成为未成年人自我表达的重要场景。

网络流行语是未成年人最受欢迎的网络玩法。网络模仿现在依然很突出。相关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最常用的网络玩法依次是:46.1%选择网络流行语,45%选择网络表情包,39.6%选择网络电竞类的游戏等其他玩法。游戏社交渐成风尚,且存在一定的男女性别差异。39.6%的未成年人知道网络电竞,通过游戏聊天结识新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上网是家庭和子女相处的重要部分。从未成年人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发生争执和争吵的频率来看,数据显示50.7%的未成年人有时或者偶尔和父母因为上网问题发生过争执,6.4%的未成年人经常发生争执,表明这一问题在家庭、监护人网络素养提高方面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家庭关系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在上网时间日均半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中有20.4%的家庭关系还是很好的,三小时以上上网的未成年人家庭关系较差,不太好、很不好的比例比较高,分别是33.9%、26.8%,这表明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的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未成年人的AI素养亟待提升

近两年来,AI技术发展迅速及广泛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认知。季为民表示,一方面,AI技术与AI设备逐步受到未成年人的关注,但另一方面,AI鸿沟也逐步显现,青少年群体的AI素养亟待提升。《蓝皮书》显示,部分未成年人已经开始逐步使用AI的设备上网,其中城市地区使用AI设备占比达到了20.5%,乡村地区是8.1%。未成年人在享受这种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它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危害,就是要学会防范应对一些风险。上过专门的网络素养课的未成年人比例只有19%,大部分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主要还是依靠网络和课外实践,未成年人的AI素养亟待提升。

季为民重点提到,未成年人的网络跟风模仿现象比较普遍,网络催生出社交焦虑、价值观混乱等。调查显示,86.7%的未成年人会在现实生活中和同学交往、讨论、分享网络内容,约三分之二的未成年人认为,如果不知道网络的一些流行玩法就会无法融入朋友圈。这表明身心尚未完全健全的未成年人,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可能成为未成年人真假难辨、盲目跟风、易受误导的源头。13.5%的未成年人认为上网使其对社会和人的消极信息知道得更多了。

除此之外,青少年模式实际的使用率仍然较低,需从理念、内容、技术等层面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模式是从2019年在各大视频、游戏、直播上开始试点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成年人用网的使用时段、功能选择、时长和内容都进行了规范,但《蓝皮书》调查显示,总是使用未成年人模式的占比仅为6.6%,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普及和实际使用的效果还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多数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在理念层面仍然采取强监管,使未成年人在用网上的感受不是太好,就是受限制的感觉,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优化。在内容上缺乏真正切合未成年人上网的优质内容,在技术层面仍然是以敏感词、敏感画面过滤为主,缺乏更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推送机制,这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创建AI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

面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季为民表示,要创建AI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从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此,《蓝皮书》呼吁,建议社会各界力量从三个方面携手努力,真正实现网络发展“以未成年人为本,与未成年人友好,为未成年人赋能”。

第一,要充分研判新一代的AI技术对未成年人用网的机遇和挑战,来注重提升未成年人的AI素养。AI教育创新与未成年人的AI素养提升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共同进行研判,共同对未成年人进行指导和教育。可以通过制定素养标准,明确各方义务,构建AI素养培养体系,抓住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共同推进AI素养教育的普及,为未成年人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第二,强化低龄儿童的用网教育,重视朋辈示范的作用,合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低龄儿童上网初期是树立良好的用网习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前,未成年人低龄用网趋势越发明显、越发严重,趋势一直严峻。朋辈群体是未成年人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所以要在重视朋辈在未成年人用网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要重视朋辈的用网模范,为未成年人提供这样的榜样,来潜移默化地帮助未成年人提升用网素养。

第三,鼓励平台探索运用AI技术打造个性化陪伴式的未成年人用网模式。一方面,鼓励各平台充分探索新一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网络过滤软件,家长监控应用,如采用信息流+搜索相结合的纯净搜索模式,生成切合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池,建立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个性化陪伴式的未成年人用网模式,实现从能用、管用、有效过渡到好用、爱用。另一方面,各平台也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用网特点来提供足够的定制化和灵活性的内容,来满足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中对自主权和探索自由的需求。此外,平台还应该通过探索运用AI技术,智能识别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预警异常的行为,帮助家长和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并且建立动态的调整机制,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变化和使用反馈,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技术的推荐机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