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后一弹 | 请收下这份医疗健康产业年度报道图谱-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互联网 > 2019最后一弹 | 请收下这份医疗健康产业年度报道图谱

2019最后一弹 | 请收下这份医疗健康产业年度报道图谱

来源: 健康界 类别:互联网 2020年01月02日 12:01:00

据说,2019年的年度词汇是“南”。我太南了,你太南了,我们都太南了。

难不难不知道,冷却是真的。2019年的最后一天,是北京今年最冷的一天。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叫人灰心丧气的事,叫人扼腕叹息的事,也有令人为之一振的事,也有叫人心存希望的事。

无论如何,勉力前行就好。

企业医院改制延期第一年,再难也在前行

企业医院改制是真难,以至于国务院国资委不得不在时间节点上做出让步,把企业医院的剥离大限从原定的2018年年底延后到2021年,增加了三年“缓冲期”。

2019年是缓冲期第一年,也意味着企业医院从此“断奶”,独自求生。

虽然缓冲三年,但134号文给出的企业医院四条剥离之路依旧不变:关闭撤销;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公立医疗体系;接受社会资本的重组改制;在以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上进行资源整合。

所谓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定的六家国有资本托底平台,分别是华润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中国国投、中国国新六家“国字号”企业,支持通过资产转让、无偿划转、托管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

另一类是由地方国资委搭建的托管平台,如陕西、辽宁、浙江等地成立了省级健康医疗产业集团。

经健康界调研和梳理,六家平台承接企业医院的布局和努力一一浮现。

这一年度,企业医院改制领域事件频出,一波三折。在医疗资源总体不足的中国,企业医院最终注销解散的毕竟是少数,更像“涅槃”——选对路,阵痛之后走出新局面;如若不然,或将面临多轮改制的命运。

资本积极参与企业医院改制分享国运红利,多种资本背景的医疗集团将会浮现和逐渐成熟。企业医院而言,从昔日国企的护翼之下,跳进市场大潮,改制后的企业医院,能否拥抱不确定性,汇入时代潮流,能否与旧思维断舍离,真正去拥抱市场,为民众提供合适的医疗服务,还须依靠医院及管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弄潮儿勇立潮头,参与其中、击水中流的企业医院管理者、投资人和每一个医院员工,都在书写着自己未完的答卷。


多方挤压药品价格 各方利益博弈

当医保总额增长有限,同时人口构成变化造成医疗费用逐年增高,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总额控制成了控费的主要方式。控制医疗费用无效支出首要选项就是压缩相关的费用,药品供应的价格水分便成为主要压制的对象。

上半年,随着“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试点落地,抗癌药、慢病要药等,在试点城市开始降价了,而部分药企在不试点地区也主动降价,其中既有中标药品,也有不中标的药品。

9月,带量采购扩面的25个中标品种药品在上海开标。本轮扩面被认为是带量采购全面推行的预演,扩品种带量采购最快将在明年上半年推行,有可能覆盖所有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医保品种。

除了国内企业混战,一直传言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药企也参与了此次竞标。多方合力下,药价降低,甚至于出现了7分钱的药片。

而带量采购试点和扩围带来的冲击,无疑促使医药行业的各方参与者,无论是药企转换战略,还是个人重新选择赛道,已成为必要。

作为医疗改革和医药变局的政策推手之一,两轮带量采购,直接作用就是淘汰一批产能落后于时代的药企,也促使一批有能力的药企转型,推动尚未成熟的中国医药产业向前发展。


社会办医 理想照进现实

不断降低社会资本办医门槛,加速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减化医疗机构的审批资质:这些政策在高歌数年后,随着2019年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政策颁发,社会办医在政策环境方面前所未有的利好,再次让社会资本大规模涌入医疗市场这个政策加速实现。

然而,现实并未完全如人们所料,行百里路半九十,道路且阻且长。


科创板 年少有为

从2018年11月5日提出,到如今的69家企业成功上市,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儿,科创板诞生的时间虽短,但也可称得上是“年少有为”。

科创板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庞大的A股市场第一次向未盈利企业、红筹架构企业张开了怀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无一不欢欣鼓舞。在家门口上市,用资本市场哺育优质企业发展、推动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做大做强,成了这些企业的共同心声。

生物医药类企业由于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成本大,风险大,高风险伴随高回报的特性使得其长久以来对资本市场存在极大渴望。

科创板的提出,对于那些亟需融资的公司以及渴望退出的投资人来说有着极大吸引力,为生物药企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变革时代 药企寻找出路

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强力推进下,据估计国内1/3的药企会被淘汰,这场生死战役中,有药企开始谋划新的出路,建立丰富的产品梯队,向更高附加值的创新药转型。

无论是医药行业内部,还是外部咨询公司及投资机构,公认中国医药产业到了开启黄金时代的关键时期。百济神州创始人之一欧雷强就表示,当下中国已经具有孕育出全球性大药企的条件:一是市场空间足够大。二是市场环境渐趋成熟。

“做创新药”,无论是从顶层设计、业界倡导,还是到药企转型,乃至医药人个体用脚投票,已成热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