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蓝保健品招商网资讯导读: 如何说好电话销售开场白,不让客户挂你电话?(电话营销开场白与说话感染力)
当你主动打电话给陌生客户时,你的目的是让这个客户能购买你介绍的产品或服务。然而,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你刚作完一个开头,就被礼貌或粗鲁地拒绝。怎么办?
一般来说,电话营销的开场内容包括:
1、匹配受众信息(即:核实对方的姓名等相关内容)
2、介绍公司和自己
3、说明打电话的原因
电话营销员必须在 20 秒内,最多用三句话表达清楚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列举了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电话营销员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情况一:当你所代表的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时……
解决方案:在公司名或品牌名的前后加上一些简短的修饰短语:例如,如果你所代表的公司来自欧美,那就毫不犹豫地在公司名前加上国名,因为毕竟“洋货的品质较好”这一观念一时间还难以消除。如果你所代表的公司属于内地非知名品牌,那你可以在其后加上一些同行业中的排名介绍,当然,最好的策略还是在后面的 Offer 上选择突破口比较现实一些。
情况二:做 B-B 的电话营销,电话直接打到了公司领导处,而他或他的助理把你推向其它的相关部门(如:财务科,后勤处……);于是,面对这些部门的负责人,你将怎样打开局面?
解决方案:你不妨在开场白中客意强调 “ 刚才我打电话给你们的老总,他让我打电话给你们部门,看一下你们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 ……” ,其中的好处在于:在一开始就暗示对方你是由一位有强大背景的人士引荐而来,不管最后电话营销的结果如何,一开始财务处或后勤处的负责人将不得不重视你的电话,让你较顺利地完成产品或服务介绍。
情况三:面对语气急促,态度生硬的受众:
解决方案:如果对方语气急促,态度生硬,那就说明他们在一开始就对你的电话没什么好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开始的 15 秒内不能切入正题,那么他们的挂机率会极高。这时候你应该清楚考验你语言能力的时候来到了:你必须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语句来表达出尽量多的内容。对此,你采取的方案可以是:
1、突出公司、品牌的关键词
2、在描述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避免用一些过于专业的名词或修饰语
3、保持较快的语速,但在最关键的地方有意地停顿一下,这样反而可以突出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提高电话营销感染力的四大技巧(电话营销开场白与说话感染力)
在电话营销的过程中,声音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声音对信息影响占80%以上,因此,要提高电话营销感染力,就要提高声音的魅力。
语调热情大方
说话时,态度要热情大方,语调应该是上扬的。比如打电话说“您好”的时候,声音上扬可以表现出你的激情活力,与“您好(降调)”的感觉效果肯定不一样。语调的细微差别所产生的效率差别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们在通活的最初几秒内就可以了解到对方声音中的许多内容,通过“喂,您好!”这两个词就可以听出接电话人的确切情绪。
吐字清晰明了
要想使声音在电话中富有魅力,你一定要吐字清晰。每一次通话,都要给客户如沐春风的感觉。假如你的声音在电话里含糊不清,客户可能会有很多困惑,所以,你在电话里的声音应尽力做到清晰明了。
语速快慢适中
要让我们的声音富有感染力,就要养成一个习惯,让自己说话的速度不快不馒,适中的语速是一般人所乐意接受的。
音量轻重合宜
我们在音量的控制上,必须跟客户的音量一致。随内容的变化抑扬顿挫而轻重变化,避免学生腔调和背书腔调。必要的话你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录音的时候,平常你怎么说,现在还怎么说,不要夸张。然后分析一下,看有没有让人听起来不舒服的地方。如果你自己把握不好,请别人帮个忙也不失为良策。
内容得体,发音正确
必须注意讲话一定要得体,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性,每个词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例如,湖南籍的电话业务员一定要注意“h”与“f”的区别, “贺电”不要说成“佛殿”;而东北籍的要注意“z、c、s”与“zh、ch、sh”的不同。注意这些的细微差别,不仅对你从事电话业务有益,对你从事其他的工作也大有用处。改善的办法是准备一本简易《新华字典》,遇到发音不准的字要及时的查阅。自己的发音改善了,还愁电话打不好。
据说入读哈佛大学要过三关:第一关,学习成绩要达标;第二关,身体素质、道德素质要达标;第三关,也是最难的一关,就是在开学的那一天,学校的教务主任将会拿把椅子坐在校门口,手里端杯茶或者拿张报纸,对想进入校门的新生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请在30秒内给我一个惊喜!”报到新生如果做不到,即使前两项合格,也将无缘哈佛大学。
“30秒内给出一个惊喜”考察的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急智,生活中时常需要这种智慧,作为电话销售人员更需要这种瞬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电话销售人员所能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仅仅只能通过一部电话在有限的时间内来解决所有问题,不像面对面销售,业务人员可以调动很多工具达到销售的目的。
在电话被接通后约30秒内,这时候的开场白是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谈话能否继续,如果罗罗嗦嗦不着边际,最后被“扫地出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