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202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改善公共卫生的七十五年”,旨在纪念世界卫生组织成立75周年来改善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成就,激励人们行动,以应对今天和明天的卫生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确定为“优质资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作为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中国持续在努力。
促人民健康久久为功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2022年7月,中国对外公布了上一年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这份公报显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这些关系人民健康的核心指标,均呈现了越来越好的变化趋势。
与各项健康指标持续优化相伴随,中国人民越来越健康已成了历史的惯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健康事业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在通往全民更为健康的道路上,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不断健全,卫生健康队伍不断壮大,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健康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这些成就看得见、摸得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更多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百姓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屏障织密加固,经受住了传染病疫情的严峻考验。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令人赞叹。世界卫生组织赞赏中国政府为促进全球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作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经如此评价。
向改革创新发力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各方评价,这个要求是对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凝练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体现,也是主动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
一百多年的奋斗历史让中国人民明白,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唯有深刻把握国情,充分尊重规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是正道。要始终以解决14亿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可以承受的社会成本,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既突出医院的公益性,又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保障医护人员待遇?怎样在不增加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公立医院开展服务的积极性?织密织牢全球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的同时,怎样协同推进医保与医疗发展,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待遇及时给付,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风险?答好每一道题,都是艰巨的挑战。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新一轮医改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建设医联体,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传承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差距。
在这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被充分动员起来,共同为了老百姓的健康而奋斗。比如,深化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中国坚持改革系统集成,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重点地推进改革,重视相关领域协力跟进,促进全民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世界性难题。卫生健康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沉淀凝练,提高了卫生健康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为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法治保障。
就“1岁”增量目标破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鲜活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对健康的投入愈加重视。2022年5月,《“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对外揭开了面纱。这份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健康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等挑战,也让全社会看到,保障14亿多人的健康,不能仅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健康中国,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这是中国促进全民健康的一条基本经验。通过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中国将维护人民健康从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健康促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实现全民健康。中国也持续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推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解决好制约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正在生根。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更多具体的工作被纳入到工作链条中:强化“一老一幼”健康保障,优化生育政策,发展普惠式托育服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健康优先发展制度保障,推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推动将主要健康指标、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实现人均预期寿命“1岁”的增量新目标,正引领中国人在新征程上奋进。2023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