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9日讯(记者 刘潇潇 石兰 施晓娟)近日,关于“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关停全国多个城市极速达业务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刷屏。从融资百亿的资本宠儿到连亏百亿的过气明星,每日优鲜到底经历了什么?
极速达业务关闭?公司回应:次日达不受影响
据多家媒体报道,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在全国多个城市内关停,改为次日达服务。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的消费者反映,每日优鲜购物页面已不显示“极速达”字样,取而代之的是“次日达”。
中国经济网记者打开每日优鲜App,首页大图发出提示“服务变更通知:配送时间变为最快次日送达,配送范围为全国均可配送。”记者将收货地址定位为北京,随机点击一件商品,页面显示预计1-4天送达,而在每日优鲜App启动页上,“30分钟达”的宣传语还未来得及撤下。
图为7月29日10时每日优鲜App启动页截图
与此同时,记者尝试在每日优鲜App上购买多种商品,在支付环节均显示“抱歉,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
图为7月29日10时每日优鲜App付款页面截图
对此,每日优鲜有关负责人回应媒体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
极速达业务调整的影响也波及到资本市场上。28日晚间,每日优鲜美股盘前跳水,一度跌超40%。数据显示,从上市至今,每日优鲜股价从高峰期的近百美元跌至昨日收盘价0.135美元,总市值暴跌98%,超过30亿美元凭空蒸发。
截图来自百度搜索页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9日,每日优鲜因未能按时提交2021年报收到警示函。不到一个月,6月2日,每日优鲜又因收盘价在过去连续30个交易日内低于1美元收到“退市”警示函。
连亏百亿后 能否盼来“救命稻草”?
每日优鲜的极速达业务“折戟”,并非出于偶然。
事实上,极速达重度依赖于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这种仓储模式提前将生鲜货物从大仓转入位于市内社区附近的小仓内,其目的是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将货物配送到家。借助前置仓模式,2014年成立的每日优鲜迅速铺开市场,到2019年,其业务覆盖了约20个城市,拥有约5000个前置仓。
扩张迅猛的每日优鲜一度成为资本宠儿。2014年至2020年间,每日优鲜累计融资110亿元,2021年6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
然而随着门店的不断扩张,前置仓这种高履约成本模式的烧钱弊端暴露无遗。每日优鲜CFO王珺曾公开表示,在公司已经全面盈利的背景下,每年仍需要8亿美元的外部资金用来布局前置仓以及研发等。盒马CEO侯毅也曾公开表达过对这一模式的不看好:“如果不烧钱、不补贴,前置仓无法获得足够的流量与用户黏性。”
持续增加的门店数量没有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但亏损的雪球却越滚越大。据公开财务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每日优鲜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5.5亿元、60亿元、61.3亿元,分别亏损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在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每日优鲜预计全年净亏损37.37亿-37.67亿元。由此可计算出,在2018年到2021年的四年间,每日优鲜共亏损超百亿元。
长期陷于亏损泥潭,使得每日优鲜只能靠一贯的路径依赖去寻找新融资。7月中旬,每日优鲜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但截至目前,仍未有消息证实该投资交割成功。
29日,针对极速达业务关停、与山西东辉集团的股权投资协议等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向每日优鲜方面求证,但相关联系人称已离职,另一联系人则表示拒绝接受采访。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