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突破3亿。老龄化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之相伴,老龄市场潜力迅速增加,新经济体量庞大。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要加力促进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发展适合老年人消费的旅游、养生、健康咨询、生活照护、慢性病管理等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不仅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国之大事”,也有助于挖掘内需新空间,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发展活力与韧性,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新特征和新态势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呈现出绝对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空巢化加重、生活数字化程度提高、健康意识和人口素质不断增强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呈加速增长态势。
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大,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预计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按照国际上的划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是老龄化社会,其中,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阶段;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阶段[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由轻度老龄化社会转为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空巢化进一步加重,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十四五”末期,“60后”老年人口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8%左右,叠加“独一代”的“50后”老年父母,独生子女老年父母数量快速增加,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小型化、少子化态势继续加剧。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2020年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达到1.18亿。祖辈和子代两地分居,子代对祖辈的照顾多为经济支持,而生活照护、情感支持等家庭养老保障减少,严重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
(三)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养老金缺口持续增加。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人均承担的老年人口数目增加,青壮年的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2021年,老年抚养比为21.1%,较2020年增加了1.4%。2021年5月,中国老龄协会发布《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超过50%,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人,养老金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收支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大幅下降,仅为44375.7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减反增,达到51301.4亿元,养老基金缺口额达6925亿元,养老保险累计结存首次出现负增长。
(四)老年人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重视康养结合。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慢性病高发也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2]。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意识的转变,老年人更加注重养生,更加重视生活质量,更多地从关注疾病治疗到看重健康维护,对专业的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健康养老服务已呈现庞大而刚性的需求。
(五)老年网民群体显著增长,网购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到1.1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比例达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43.2%[3],互联网进一步向老年群体渗透,老年人口已成为数字化发展中的重要群体。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老年群体对于移动电商平台的使用率不断增加,2022年1月,银发人群在淘宝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3.3%,在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31.8%,在京东和淘特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分别是50.3%和109.3%[4],老年人网络消费群体规模均呈快速增长趋势。
(六)老年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比十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随着人群文化素质的提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群体有着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旅游等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据统计,2020年,城乡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约为16307元,其中社交娱乐支出占13% ,高于全国10.8%的平均水平。与之相对,当前一些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明显不足,老年人可接受的文化服务和消费产品还不够丰富。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立足老龄化市场,促进养老服务扩大升级,挖掘老龄化带来的消费新潜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的重要民生工程,也将成为扩大内需、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养老机构有效供给不足,2025年机构养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
人口老龄化加速、“空巢”老人比例不断上升,未来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中国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仅为31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还明显不足。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明确了“十四五”养老硬指标。“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9万个,床位数821万张。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大概有80万张的床位增量发展需求。若按照5000元/床/月的费用来测算[5],2025年机构养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400亿元。
(二)养老金体系不平衡不充分,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预计超万亿元。
我国养老金体系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占比近70%,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发展缓慢,养老金收入结构较为单一。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6],并且随时间推移将进一步扩大。现实情况对养老金的稳定性、对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从国外情况看,美国养老第一支柱规模占比约为7.1%,第二第三支柱规模占比约92.9%,此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养老金占比达到20%-30%,而我国占比则只有1%左右。区别明显的同时,也意味着健康有序发展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三)家用医疗器械发展不足,预计2025年将有1.4万亿元市场空间。
慢性病高发使我国老年健康保障服务,包括与老年病以及慢性病相关的家用医疗器械需求急剧增加。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健康意识提高,未来医药卫生重心将逐步从治疗转向康复保健和预防。《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市场规模估计为2660亿美元(约1.4万亿元人民币)[7]。而截至2020年底,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为7721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比重的22%左右[8],未来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国内国际市场规模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老年群体网络普及率上升空间较大,未来网购消费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3%,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43.2%,相较于全国总体网络普及率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互联网在老年群体中的渗透率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线上消费金额也呈加速上涨趋势。据阿里2020年“双十一”期间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银发用户的线上消费金额三年复合增长率已达20.9%,疫情期间消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00后”,未来老年人网上购物的消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五)已有生活居住环境难以满足老龄社会的要求,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家庭将催生数千亿规模市场。
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问题,围绕老年人口进行的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家庭建设迫在眉睫。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算,仅对我国现有400亿平方米的旧建筑进行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便可达15万亿元,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场份额约为3万亿元。而智能家庭蕴藏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家庭产品出货总量达到2.15亿台,预计到2024年出货总量将增长至6.1亿台[9],智慧家庭将催生一个规模数千亿元的新蓝海市场。
(六)老年文化娱乐市场供给明显不足,2030年消费市场或将达到11万亿元。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同时,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全国老龄工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50年我国老年人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元[10]。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也将随之大幅度增长,暂按2021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10.8%计算,2030年,老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将达到11万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三、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建议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需要通过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旧改造”“新基建”、 开启老年“智享生活”模式等,进一步加大养老投资、促进养老消费、培育内需亮点,让老年人更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安。
(一)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一是切实增加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围绕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广泛开展助餐、助急、助医、助行、助浴、助洁等服务,发挥养老服务机构短期照料、日间托养、居家照护等功能,加速补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短板”,释放“原居安养、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消费需求。二是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有保障、普惠养老有选择、特色养老有供给”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改善养老服务供求关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二)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盘活养老存量资金。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这将进一步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也将推动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完善个人养老金投资相关基金的配套规则制度,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为资本市场带来稳定资金来源,扩大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保险等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以满足老年群体对养老金融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三)“旧改造”“新基建”相结合,补齐服务设施短板。
一是推动各地既有居住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扶持,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家庭适老化改造市场,补齐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短板。二是提速为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激发老年人家庭的改造意愿和消费潜能,分类指导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三是加快数字“新基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在系统、终端、人机界面的设计上,切实关注和满足老龄需求,前瞻性地将适老化作为重要的检验指标,以老年人的角度挖掘需求“痛点”,提升新基建与老龄社会的配适程度。
(四)开启老年“智享生活”模式,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一是精准识别养老服务需求。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特征加以分析,创新推出定制产品,精准满足老年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提供支撑。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硬软件研发设计,降低老年人群体使用智能设备的门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和应用能力。三是拓展文化生活消费场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拓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场景,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构建多样性、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老年人消费体验。此外,要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老年用品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培育规范消费市场,营造老年人良好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