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月8日正式印发,主要阐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云南将紧盯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齐心协力、奋勇前进,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5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
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到新水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民族自治地方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经济总量力争达到全国中位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幅提高。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
综合交通、能源、数字、物流国际枢纽基本建成,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成为我省对外合作主要载体,云南在我国参与南亚东南亚多双边区域合作机制中主体省份地位全面确立。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边疆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数字化边境防控体系基本形成。
2035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总量力争达到全国中位以上水平
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争取民族自治州全部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形成全域创建的格局。
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城市均等化服务,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全面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通达、通畅和均等化水平。
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改善民族地区社会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成为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核心要义是保护。
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升“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生物基因宝库”的影响力。
构建“三屏两带”生态保护红线格局
青藏高原南缘滇西北高山峡谷生态屏障
南部边境热带森林生态屏障
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态屏障
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干热河谷地带
东南部喀斯特地带
大力推进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水环境保护。
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全面稳定“脱劣”,实现水清、河畅、岸绿。
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承办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创建。
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新局面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
●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交通枢纽、国际能源枢纽、国际数字枢纽、国际物流枢纽。
●全面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讲好云南故事。
●到2025年,全省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营收入力争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滇中新区在改革系统集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走在全国前列。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找准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切入点,全面提升云南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充分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发达省份和周边国家生产要素在我省集聚,推动我省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推动形成对内对外开放强大市场。提升传统消费,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新型消费,引导数字消费,激活农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
●提高投资效率,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聚焦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和“数字云南”建设,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扩大工业投资。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重大交通水利工程“两新一重”建设。
●营造宽松、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激发投资活力,积极扩大外来投资,推动形成多元投融资模式。
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
以云南实验室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绿色铝硅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种质基因、先进制造、新材料、数字云南、绿色食品、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实施“科技补短板强支撑”行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推动滇中地区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构建覆盖全省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成效。
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
到2025年
在合金铝、稀贵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种质资源、中药材等重点领域建设云南实验室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户、营业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
全省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
引进、培养50名对推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领域领军人才
力争我省在优势产业领域站上技术制高点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持之以恒推动“三张牌”走深、走精、走长,让绿色成为云南发展的鲜明底色。
把我省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到2025年,全省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绿色电源装机比重达到86%以上。
持续发展“一县一业”,聚焦种子端、电商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建设100个直采基地,开展线上线下多形式营销,扩大“云品”知名度;花卉、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率提高到50%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00亿元,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
聚焦以“文、游、医、养、体、学、智”为主要内容的全产业链,以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为支撑,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推动云南成为世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在构建万亿级千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下,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强省。
持续壮大支柱产业,丰富延伸八大重点产业内涵外延,全产业链重塑云南卷烟工业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
到2025年
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石油炼化基地及区域国际能源枢纽。推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瞄准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方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