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体系对行业的影响
目前,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基本上有三个途径:1、通过影响医疗保健需求而影响医药行业。例如,扩大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展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得等,从而影响医药市场;2、通过影响医疗保健提供方而影响医药行业。例如,提高服务提供能力,改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为等;3、直接影响医药行业的药品政策。
这些政策体系对整个医药的影响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包括品种、企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间关系。对于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家都知道医改,第一批受冲击的就是辅助的营养类的药品。所以,将来整个品种格局是什么?政策是鼓励发展高回扣的产品,还是疗效为主的产品?另外,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结构,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产品线,会影响到它在市场的竞争地位。还有就是对产业组织结构、产业间关系的调整。二是市场扩容。
在这么多的政策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政策呢?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相关政策。因为,药品需求中,病人是利用者,医生是真正的使用者。病人对大量的药品是没有自主权的,所以你的政策制定能否让医院的医生仅仅是处于医疗的目的来用药,还是抱有其他目的,这是整个医药政策中最大的课题。可以讲,我们国家的医药行业很多的乱象都是由于这部分的制度设计不合理,所以这部分的政策是整个改革中最关键的一块。在其中,医院和医生的用药激励机制处于中心环节,首先要把激励搞对!激励不对,规范必然被突破,监督必然疲于奔命。同时,医院和医生的激励机制会进而影响整个医药行业的激励机制,影响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流通行为。因此,只有把激励机制搞对了,整个的水渠就清澈了,否则就是永远的乌烟瘴气和劣行的竞争。
当前药品政策的突出问题
医药行业有十大类的政策,很多政策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太突出,但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是价格监管政策。价格管制方式和标准不合理;二是基本药物政策。保障政策变成监管政策,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三是医院补偿政策。药品加成政策鼓励大处方、贵重药,而零差价政策效果及可行性须进一步观察;四是药品采购政策。药品集中采购政策限制医院价格发现谈判功能。
对于基本药物政策。大家现在都不太说,但如果你比较熟悉国外基本药物政策的话,就会发现我国的基本药物政策其实和国外是不太一样的。基本药物政策本质上讲是一个保障的政策,因此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什么呢?一个就是财务手段,第二就是纳入医保给予保障,这就是基本药物制度。但是,现在我们来实行这个办法就和国外不太一样了,变成了一个监管的政策。比如说基层只能开这个药,不能开另外的药,其实这是一个处方权,他不应该受这个管制的。谁来掏钱是一回事,谁来开药又是另外一回事。现在有点搞混了,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比如,我们强调要强基层、建机制,但现在就因为很多政策的原因导致了许多基层拿不到药。那边要强基层,建机制,那边又卡死,这是矛盾的。
在医院补偿政策方面,要改变医院和医生激励现状的话,可以有三个角度四种方式,并不是只有零加成这一途径:一个角度是从我们的财务管理角度,比如采用预算制或收支两条线管理、薪金制等办法,削减药品加成的不良激励;第二个角度是价格管制。这又包括两种,一种叫做零差率+处方费。还有一种就是药品最高限价。这个价格可以由像发改委等监管方或第三方来制定;第三个角度是支付方式或参考定价。
药品政策变化的重要苗头
最近药品政策变化出现一些重要的苗头和趋势:1、在药品价格政策方面,价格管理部门由于反腐而放松价格管制,同时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医保支付价格。2、在基本药物政策方面,逐步扩大范围,弱化本来就不应该的管制功能,与医保目录及报销政策衔接融合。3、医院补偿政策方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行总额控制。4、药品采购政策方面,监察部门不再参与药品集中采购,部分地方允许医院二次议价,发挥医院的价格谈判功能。
大家都知道,药品的招标采购是从反腐的角度推进的,这样就给我们的政策调整有了一个空间。其实,地方有了二次议价,比如三明、北京都在研究这个阳光采购,从政府直接招标变成一个平台搭建,让这个平台提供信息,提供服务,这样的话能够发挥医院的谈判力和它的自主性。
另外,我觉得有一点可能对医疗行业有大的影响,需要特地提出来的,这就是“三明”模式获得认可和推动。据统计,全国药品的总规模在2012年增长了24%,2013年是14%。而三明的药品总额在下降,2012年降3.6%,2013年降到了14%。我估计在去年三明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现下降的地级市,这还是在服务量增加的情况下。“三明”模式就是压价和控制药品的过度滥用:一方面是药品的价格,一方面是医生的行为,这两方面都会把药品的价格下压。所以,如果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实行“三明”模式,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