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高考往事-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 企业家:高考往事

企业家:高考往事

来源: 互联网 类别: 2013年06月21日 12:06:00

6月高考,全国瞩目。这场中国式大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当然,其中也包括中国企业家。

    高考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曾经走进考场的企业家也走过了各自的人生交叉口。他们经历的高考故事里,既有致青春的小往昔,也有浪淘沙的大时代。他们回味的高考往事中,既有启蒙阶段的中国梦,也有最初时期的奋斗志。

    人生大考第一站

    对于一些企业家来说,高考就是人生大考的第一站。

    在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看来,高考开动了他的人生发条。故事的开头,竺稼是个神奇的少年。1977年,这个15岁的郑州中学生做了一件震动中国的事。

    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在录取率不到2%的形势下,竺稼考上了西安外语学院,而当他兴冲冲地去报到时,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毁约”——因政审不合格,校方不予录取。因为竺稼年龄很小,校方还派了两人送他回家。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个孩子的能量。

    那个年代,因家庭出身被剥夺入学资格的高考考生不在少数,竺稼不是唯一的一个。但他没有选择安然接受,而是要与这司空见惯的不公正做一次特立独行的反抗。竺稼写了一封申诉信寄给《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把他的来信登了出来并配发评论。此后,又以竺稼的事例为由头接连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强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政审的坚冰自那时起开始融化,至1978年,高考彻底取消了政审门槛。同年,竺稼被郑州大学外语系破格录取。

    大时代的背景下,改革旧制绝非一人之力。15岁的竺稼不是改变时代的那个人,但他却以坚毅和抗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其他人。

    如同竺稼以坚毅姿态走过人生大考第一站的昔日高考生,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和他一样随恢复高考制度走向命运转折的企业家。

    对于大多数从知青岁月走来的考生来说,开放的高考考场给了他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希望之光——海南知青黄宏生感觉“当所有的门都关闭的时候,突然又开启了一扇窗”;已在山上放了几年羊的梁伟终于可以下山追逐无线电梦想;被村民称为“大个子小黄”的黄怒波欣喜若狂地得到了宁夏唯一一个北大录取名额……

    在许多描写恢复高考的影视剧中,那段时代记忆被赋予了命运沉浮的戏剧性和厚重感,此种气质在经历三次高考的俞敏洪和马云身上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马云的高考之路,看上去比许多人都要漫长。1982年,他第一次高考,北京大学的高考志愿和只有1分的数学成绩几乎使他成为一个笑话。第二年再次高考,数学19分。第三次高考,数学考了79分。

    与马云同样经历三次高考的俞敏洪,也有一段高考“辛酸史”。马云是“数学三部曲”,俞敏洪则是“英语三部曲”。第一次高考,俞敏洪英语只考了33分,而在第三次高考时,他只用40分钟交卷,却考了95分。

    马云和俞敏洪的高考往事,如今常被当做勉励学子的经典故事。当年的“三考”青年、现在的商界大佬——这是公众谈资热衷的人生对比,也是两位坚毅企业家亲身经历的时过境迁。

    奋斗从那时开始

    当陈伟荣穿着露出脚趾的解放鞋走进高考考场时,他未曾想到自己会在后来的中国家电业占据一席之地——另外几位巨头人物也大多是他的大学同学。

    1978年的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的新生中包括这四个名字:黄宏生、陈伟荣、梁伟、李东生。高考之前,他们都是普通知青。在得来不易的大学时光里,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刻苦学习这件事。直到今天,黄宏生、李东生、陈伟荣仍有个著名的外号:“华南理工三剑客”。

    与年龄相对较大的知青考生相比,张亚勤则是一个“天才少年”,因为他参加高考时只有12岁。1978年5月,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张亚勤因复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肝炎,母亲劝他迟一年再考。张亚勤平生第一次反抗母亲:“不行,不考就等于彻底失败,一定要考”。后来,张亚勤成为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学生,这个12岁少年的故事频频见报、传遍全国。

    马云的第三次高考令他终于打破了数学的“魔咒”,由于他考上的杭州师范英语系本科没有招满,校方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马云便在其中。对于经历了三年高考煎熬的马云来说,此刻到达了“否极泰来”的最顶点。值得玩味的是,后来的创业与他的“英语好”不无关系。

    与数学差生马云相比,安徽怀远青年史玉柱在1980年以数学差一分就满分的好成绩成为全县高考状元。然而在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后,史玉柱就放弃了数学家的理想。因为他发现数学比想象的难,而且“比他聪明的人那么多”。在那段“理想破灭”的日子里,史玉柱每天用长跑来磨炼意志,这种执拗坚持的精神,在他后来著名的创业故事中表现更甚。

    马化腾的大学时光,犹如创业学前班,因为他学的就是计算机。虽然他就读的深圳大学当时平平无名,但地处特区的优势,让马化腾收获独特的养分。受学校风气的影响,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在校园就已养成。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的马化腾不是学习最棒技术最强的那一个,但他已学会找到比较互补的一些伙伴做成一些事情。此种风格被看做是后来成功带领创业团队的初次演习。   

    当15岁的竺稼以一封申诉信争取自己的大学,就注定了这种奋斗精神将在他后来人生路上屡次重演。1988年,在美留学的竺稼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文学博士文凭,不惜从硕士开始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及至1995年,已为著名律师的竺稼又“意外”走进了摩根士丹利的纽约总部。

    从高考少年到法学博士再到投资银行家,竺稼的人生路看似意外重重,实则志在必得。在竺稼看来,高考掀开了奋斗人生的第一页。“高考给了我人生很大的影响,使我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你不放弃,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儿。”竺稼如是说。

    在竺稼和其他一些企业家的记忆中,高考往事是一张永远清晰的备忘录——奋斗,就从那时开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