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从“大嘴”到“巴菲特”-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 史玉柱:从“大嘴”到“巴菲特”

史玉柱:从“大嘴”到“巴菲特”

来源: 互联网 类别: 2013年06月10日 12:06:00

从企业家到投资家

从1989年下海创业赚到第一桶金开始,史玉柱经历过市场不规范的野蛮生长时期,也经历过暴富和各种荣耀加身,还曾经经历一夜财富尽失并欠债2.5亿的窘境。当他再次归来时,除了脑白金和《征途》,他开始重视资本市场杠杆作用,逐渐由企业家转为投资家。

时间到了2013年,史玉柱的名头不再是“无脑营销之神”了,而是变成了中国新一代的“股神”。对于史玉柱来说,投资民生银行显然是他做过的最划算的买卖——不需要投大量的广告就赚到很多钱。

2013年2月,根据媒体统计出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今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约80多次,共持有民生银行A股8.096亿股,港股3.495亿股。具体来说,从2011年至今,史玉柱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获利超过55亿元。

史玉柱很少评价自己,但是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倒下去之后,这个人的价值应该是增加的,因为教训能够使一个人成熟,成功能够使一个人头脑发昏,失败能使一个人更有价值。”

如果史玉柱没有经历过1997年,巨人集团或许和那些当年昙花一现的保健品厂家一样,在特定年代红火一把后就消失在市场洪流中,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永远是一个乡镇保健品和一个曾经登上过财富榜的史玉柱。

1989年,27岁的史玉柱拿着4000块钱来到了深圳,准备研制和出售M-6401桌面文字系统。4个月后,他的利润超过百万元。在随后的3年内,史玉柱在珠海注册巨人集团,相继研发和销售了相关的问题处理软件,到1993年,巨人公司年销售额达到3.6亿元。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南房地产发展带动了内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的发展。当时的史玉柱已经名列中国财富榜第八位,可当他看到房地产市场的机会时,他理所应当地出手了,但也许当时他过于高估自己了。最终,史玉柱修建巨人大厦的梦想破灭。1997年,事情以史玉柱欠债2.5亿元告终。

事实上,史玉柱当时的商业思路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期房出售,获得建楼的资金,然后房子出售后,大赚一笔。但是他在出售期房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一旦资金链断裂后便无以为继。

1997年之前,史玉柱的商业法则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1997年之后,史玉柱的商业法则是:谨慎,见好就收。此外,史玉柱开始认识到资本的力量,他逐渐由热血的企业家、胆大的投机客转为谨慎的投资家。

2001年,史玉柱在脑白金上赚到了一笔钱后,在脑白金销售最红火的的时候,将其卖给了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笔买卖,史玉柱赚到了3.43亿元现金。2003年,史玉柱又卖掉了脑白金的销售网络,赚到了11.7亿港元,同年史玉柱开始购入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股票。

有人曾经计算过,史玉柱在脑白金这一产品上,在出售之前,共获利超过2亿元。史玉柱见好就收,在销售量最大的时候,寻机卖掉。

而最近这些年,史玉柱做的最多的是保健品、网游和投资银行股票。

史玉柱要求投资回报率超过15%,同时可以在一周时间内变现。对此,史玉柱的解释是:“那段经历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投资风格——稳健,或者说是保守,李嘉诚说过,投资首先要看退出机制是否顺畅,其次才是看收益率高不高,我觉得很对,所以我想寻找的是风险不大、变现能力强的行业。基于此,我选择了银行。而我自己的投资准则是,除了保健品、银行和互联网这三个盈利模式非常清晰的行业外,其他行业我不碰。”

可以看到,复出之后的史玉柱,在谨慎投资之外,仍是那个营销以炒作见长,喜欢用广告来砸市场的人。

北京时间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当日,史玉柱身家突破500亿。一身白色运动服的史玉柱在纽交所敲起上市锣,宣告巨人上市的同时,也宣告自己在资本市场的成功。

反观1997年之前的史玉柱,当时他以巨人零负债为骄傲,而1997年之后,史玉柱从脑白金开始就借力资本市场,一直到巨人的成功上市。

1997年之前,史玉柱在到处寻找投资机会,不愿错过任何投资机会,而现在,他的投资原则是:宁可错过一百个机会,绝不投错一个机会。

10年变身巴菲特

从之前的卖软件,到后来的卖脑黄金、脑白金,史玉柱似乎都在塑造着一个中国“营销之神”的角色。甚至在经营中国网游历史上最赚钱的网游之一——《征途》时,史玉柱也是以营销的角度来看到网游的。史玉柱创造了数个营销经典案例,从他第一次打广告赚到第一桶金,就奠定了日后史玉柱的营销风格:重复、重复、再重复。

郭德纲说“同行是冤家”一点也不假,虽然史玉柱在产品的商业推广上非常成功,但是饱受同行非议。

自2001~2003年开始史玉柱将脑白金卖掉后,史玉柱的重心除了在巨人网络外,另一个重心就是股票投资。而他操作股票的方法简直也同他的广告一样,只要看好一只股票,那么唯一的操作就是买入、买入、再买入。这一次,史玉柱再次成功了,但是没有人再说什么了,即使是另外的投资人,也对史玉柱的眼光赞赏有加。

史玉柱与民生银行渊源颇深,史玉柱从2003年开始一直是民生银行的长期投资者,并且多年担任民生银行非执行董事。

史玉柱曾表示,第一次买入民生银行是无意之举。2003年9月和11月,史玉柱旗下的上海健特生物科技公司分两次受让某公司急于出手的1.43亿股民生银行法人股。尽管法人股无法流通,但史玉柱看中的是极其低廉的“白菜价”。至此,上海健特以1.43亿元的“白菜价”成为了民生银行非流通股的第八大股东,持股比例占非流通股的3.75%。

2005年6月民生银行股改,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股本1.55股,又向非流通股股东转增股份约6.74亿股作为对价,以换取上市流通权。史玉柱每股仅1元的1.43亿原始股,增至2.15亿股,每股5.8元。

自此,史玉柱“白菜价”购入的民生银行开始为他带来浮盈。截至2008年上半年,史玉柱通过定向增发、民生银行送股、转股等方式持有民生银行A股达9.07亿股,持股比例为4.82%。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史玉柱开始逐渐减持民生银行。2009年一季度,史玉柱以每股4.5元左右的价格抛售了5.7亿股民生银行,可惜的是,此时正恰逢民生银行的最低点。尽管史玉柱此次抛售没有亏损,但是他仍然对自己这笔投资感到懊恼。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史玉柱自2011年3月开始再次增持民生银行,经历了短暂的浮亏过后,史玉柱长期持有民生银行再次让他尝到了甜头。

回顾史玉柱持有民生银行的经历,可以说史玉柱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价格投资者。他也多次犯过高卖低买、该卖不卖、该买不买等错误。让史玉柱今年在民生银行“大赚特赚”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对自己判断的自信和坚持,不盲目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比如在2012年9月,当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等众多专业投资机构高调做空民生银行之时,史玉柱却在二级市场上闷头扫货。自信和坚持是史玉柱在保健品、网游、股票等领域赚钱的基础,也是史玉柱从“大嘴”变身“巴菲特”最主要的原因。但愿投资者不要只关注史玉柱从民生银行身上赚了多少钱,而忽略了最应该学习的东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