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开打之前,我就预料没有好结果。在我的印象中,这几家公司习惯忽悠用户,向来都是把用户当二百五。不管是京东商城也好,还是苏宁易购也罢,每次都是空喊口号,没给消费者几分实惠。当然,有一点我没有预料到,我以为他们会有点底线,只是随便喊两嗓子玩玩,却没想到他们已经彻底无耻了,佯攻一下就草草收场了,把全国人民当活猴耍了一圈,已经无法用无耻来形容他们的无耻。
不过,话说回来,在商言商,哪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不是一堆原罪呢?那个常把道德挂在嘴边的牛根生,其创办的蒙牛也没有对消费者讲道德,而那是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牛奶产品。所以,不要跟任何企业家讲道德,任何企业家也不要讲道德。回归到商业社会来看电商大战,这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虽然被发改委调查了,虽然被央视批评了,但负面的影响远不如给京东带来的正面影响。
左思右想营销策划机构的同学们认为,虽然此次大战被发改委调查和央视点名了,给品牌形象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致命的伤害,对三家的影响都不大。而且,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三家参战电商均有获利。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之前很多人只知道他们是线下连锁,根本不知道他们也有电子商务,这次大战之后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当然,比起苏宁和国美来说,京东商城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是彻彻底底的赢了,为京东商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此次电商大战之前,除了常混网络的人,有多少人知道京东商城?又有多少人知道苏宁和国美。左思右想营销策划机构为此做过一项调查,随机抽取100位市民为样本,98位市民都知道苏宁和国美,但只有21%的人知道京东商城。但是,在这场电商大战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苏宁和国美、京东商城。因为,在电商大战的那段时间里,不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到处都是电商大战的报道,想不知道这三家公司都难。这样的品牌传播效果,这是硬广投入所不能带来的效果。与其说这是一场电商价格战,不如说这是一次集体事件营销,主角是京东,苏宁和国美充其量就是一个配角。
这一战之后,京东已经与老牌的苏宁和国美齐名。很多朋友问我,京东商城是什么时候做起来的?怎么不知不觉就跟苏宁和国美一个级别了。是的,对于以前并不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的京东商城来说,此役不单提高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品牌地位,与苏宁和国美相提并论。如此一来,消费者就形成了一种意识,京东商城和苏宁、国美一样是大品牌,在苏宁和国美可以放心购物,在京东商城也可以放心购物。毕竟,任何“大品牌”与小品牌相比较,都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回头开头,谴责归谴责,商业要伦理,但伦理是个套,谁愿意钻进去,钻进去能出来,那都是每个人的自由。我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个案例会被载入营销教材。当然,还是诚恳的建议一下,如果京东商城不改变目前的服务,我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真正成为与苏宁和国美并列的巨人。当然,我还是很尊重京东商城,创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很希望看到京东商城超越国美苏宁的那一天。(作者王鹏辉系资深品牌营销顾问、公共关系顾问,任职于左思右想品牌营销策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