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访谈实录】揭秘“保健食品” 话说“科学保健-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政策法规 > 【“3·15”访谈实录】揭秘“保健食品” 话说“科学保健

【“3·15”访谈实录】揭秘“保健食品” 话说“科学保健

来源: 互联网 类别:政策法规 2019年03月29日 12:03:00

编者按:持续发酵的“权健事件”将保健行业乱象彻底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今年央视春晚,葛优、蔡明、潘长江等以小品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老年人被所谓保健用品忽悠的故事。很多食品或用品一旦被打上保健功能的标志,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疯狂敛财的噱头。而一些不明白真相的群众购买后,不仅白白损失钱财,更可能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联合13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今天,昭通日报特别策划推出昭通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及医疗专家等电视访谈录,深度揭秘这一市场乱象,以飨读者!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在今年的“3·15”之际,记者专访了昭通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余雪松,昭通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陈果,昭通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望海门诊部主任、主任中医师饶忠明等专家,请他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帮助消费者揭秘“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从科学保健的角度,帮助消费者合理消费,未病先防,护卫健康。

记者:余科长,你好!作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者,你们了解到昭通的保健品市场现在是个什么状况?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警惕?

余雪松: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日常监管,历来是我们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通过对主要媒体、媒介广告的监测监管,以及对市场的日常巡查监管,保持了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监管整治的高压态势,取得了很好效果。媒体上基本杜绝了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虚假广告,较大商场、超市基本杜绝了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违法经营行为。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势并不是“一片大好”,反而是保健品市场全国上下乱象多、危害大,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我们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在昭通市场上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市场,仍然有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免费体验、免费体检或义诊、免费发鸡蛋、厨具等小礼品的形式,吸引中老年消费者参加讲座推销活动,通过捏造事实、夸大效果等不正当营销手段,诱骗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病弱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及保健用品。在这些不法商贩口中,不光是保健食品能治病防病,就连那些床垫枕头、衣服鞋袜等等,都成了包治百病的“神器”。很多人就在这些洗脑宣传和反复忽悠的过程中上了当,花费多年积蓄买了这些“神器”,等发现受骗上当了,这些流动性很大的商贩早已经不知去向。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骗呢?

余雪松:这些保健品欺诈事件的发生,归结起来主要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违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二是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意识淡薄。不法商贩在营销过程中不择手段,通过利益诱惑、权威迷惑和亲情蛊惑等方式获取消费者信任,从组织讲座、免费旅游、送小礼品等小恩小惠开始,到宣传中引用术语、数据和所谓专家说法等让消费者深信不疑,再以嘘寒问暖等举动“套牢”目标人群,就完成了保健品欺诈事件的整个过程。

记者:昭通当前是如何整治保健品市场的?

余雪松:今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昭通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29人次,检查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197个,检查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348个,检查旅游景区、农村市场、农村集市、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263个,共开展宣传活动62次,开展协作执法40次,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9次,受理消费者保健品申诉举报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万元。

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扩大市场监管巡查覆盖面,对违法经营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进一步加强对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指导,更多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扩大企业自我声明的范围,督促企业实事求是开展宣传推介。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要具备相应的保健知识,学会正确认识保健,在购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及接受保健服务过程中擦亮眼睛,保持清醒,保护自己,避免受骗上当。

记者:饶医生,你好!其实,保健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你是昭通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市针灸推拿研究会理事、中医主任医师,在中医保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请你为读者介绍一下什么是保健?

饶忠明:保健是指保持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保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中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成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中国医学中很多养生保健的观念和现代生命学相似,很多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也很有效,比如推拿按摩、拔罐、食疗、针灸、五禽戏、太极拳、书画、气功等,除针灸外,其他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个人操作,经常使用这些方便操作的方法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记者:很多保健食品,都会说吃了会降低血脂、血糖、血压,有的吃了还能够保持年轻态、清洁肠胃等,那么这些东西真的具备这么神奇的功能吗?

饶忠明:中医保健是个中医医学的一个分支,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中药治疗保健、针灸、按摩、中医食疗等。中医保健是个博大精深的研究课题,很多研究的内容不能像西医那样定量分析,中医一般的治疗都是在定性层次上。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为这方面的专著!

记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保健就是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态,在我们还没有发生疾病之前就将病痛解除掉。请昭通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陈果给我们谈谈保健与治未病这个问题?

陈果:好的。《黄帝内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皆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治未病”思想启蒙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则安,居安思安则危;把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萌芽中的治未病理念,是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是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前人影响下,后世诸多著名医生都非常注意预防为主,这种养生防病观贯穿于中医学发展过程的数千年历史,成为中国医学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治未病”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并且密切注意干预病变发生的趋势、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采用的保健方法,掌握疾病转归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历代医家对“治未病”的思想和内容进行了挖掘和提升,对其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继承和发扬。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无论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或欲病施治、防微杜渐,还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及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其核心是无病早防,欲病早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逐渐深入。预防疾病的发生,逐渐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重视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对待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着“预防为主”转变,医学干预的切入点逐渐前移。而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代谢紊乱等现代病种已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

以自我保健为中心的养生法则告诉我们: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始阶段,是治未病理论的精髓。可以说“治未病”对于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治未病中有一个重要的体系就是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体病相关、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中医调理方案,进而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治未病”思想的实质是对生命的尊爱,是医学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值得我们每个医疗机构、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去传承、发扬。

记者:余科长,现在市面上那么多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打着幌子骗人的呢?

余雪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这就是我们辨识保健品欺诈的根本武器。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这样判定:不管是保健食品还是保健用品,只要它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就是虚假宣传。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经营者在推销保健食品、保健品过程中,只要向消费者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就是别有用心欺诈消费者。

记者:从市场选择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应该怎么区别和购买保健品?

余雪松:我们在选购保健食品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到正规店铺购买,不要轻易相信流动商贩的鼓吹诱惑。还有一点就是要认准产品标识说明,比如:保健食品标志(“蓝帽”标识——天蓝色,呈帽形)、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国食健字)、厂名厂址、主要原料、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而其他具有日常生活用品性质的保健用品,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就没有这个特殊的“蓝帽”证明身份。消费者在选择时一定要把保健用品和医疗器械区分开来。保健用品和医疗器械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强身健体用,不能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效;一个是治疗疾病用,有专门的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二者不宜混淆。最后还要提醒大家很重要的一件事:购买商品一定要保管好购物凭证,如购物小票、发票等,万一质量有问题,购物凭证是投诉、索赔、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20